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作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作用浅析

温连新庞宏霞

(济南市历城区遥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107)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糖尿病)诊治中的价值,评价其作用。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找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比色的方法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已糖激酶的方来法检测空腹血糖、饭后2h的血糖,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法,从而来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三个方面都比对照组的数据要高,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的第一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太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的第4、6、10周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这种差异性也就有了统计学的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10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起6<糖化血红蛋白<10的来说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糖尿病患者能够对病情的判断提供可靠性数据,提高准确性,对治疗有所帮助,是值得推广的。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糖尿病;诊治;作用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080-02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产生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过少,使得胰高血糖素的活性强,从而使得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尿病在生活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尤其在老年群体中较多,对患病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命造成了威胁。糖化血红蛋白作为一项生化检查指标,具有稳定性好、数据客观、说服力强的优点,所以在糖尿病的疗效和研究中经常把其运用与其中。有专家在试验中得出,糖化血红蛋白高,容易引起视网膜病变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首先要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血糖。本研究选取了10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为制定糖尿病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以此能够使得患者康复的更快,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中心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5例,女25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1±2.6)岁;生病年限在2~9年,平均生病年限为(4.3±1.4年);在这其中,排除了伴有其它治疗和其它严重疾病者。另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9.1±2.3)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在差异上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收集两组的临床治疗资料,并进行整理,早晨空腹抽血2ml,进行离心处理,血清进行分离,对血糖进行检测,正常范围是4.16~5.83mmol/L。检测采集来的糖化血红蛋白标本,检测提取出的红细胞,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正常范围是4%~6%。上面提到的所有操作流程和方法的进行都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对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法。完成治疗后,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量,和观察组在治疗第1、4、6、10周的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两组数据中,观察组在这三方面都比对照组高,这种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表两组的空腹抽血、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x-±s)

2.2观察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第1、4、6、10周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情况,与第1周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检测结果比较,这种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治疗后第4、6、10周,都低于治疗前的水平,这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有降低的趋势,治疗第1周的下降幅度较小,但是在治疗第4、6周,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出现下降趋势,在第10周,几乎接近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3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同,其井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糖化血红蛋白>10%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6%<糖化血红蛋白<10%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这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的几率也越高。

3.讨论

空腹、餐后血糖共同决定着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由此可见,糖尿病的合理治疗方案可由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来进行判断。糖化血红蛋白是隐形、2型、轻症糖尿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是存在于健康检查和糖尿病中的普查项目。应该把血糖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到临床诊断糖尿病中来。临床诊治的医生要充分了解到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控制水平不同,也会影响到治疗。临床工作的经验让我们知道了,如果临床医生能够充分了解糖化血红蛋白值,那么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会明显下降,反过来,糖化血红蛋白毫无变化。此次研究表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糖尿病患者中均高于健康体检者。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第4、6、10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变化,会低于治疗前(P<0.05)。红细胞的半衰期是两个月,所以在控制血糖之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一般较为明显的变化出现在6周左右,第10周的时候,就可以接近正常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这种特性对临床医生合理方案的制定起到积极作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的同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也会升高。当糖化血红蛋白处于6%<糖化血红蛋白<10%时,心血管病变率、神经系统病变率、肾脏病变率、视网膜病变率可降低;当处于糖化血红蛋白>10%时,白内障、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可能会增加。对于糖化血红蛋白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应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糖尿病患者能够对病情的判断提供可靠性数据,提高准确性,对治疗有所帮助,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周冬梅.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6,02:91-93.

[2]李培德.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