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浅议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

王建兵

王建兵/云南工业技师学院

【摘要】彝族自命为虎族,强悍、武勇、善斗是该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彝族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是集力量、智慧和技巧于一身的彝族摔跤活动,更是集中地体现了彝族崇尚武勇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心理品质,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而在彝族社会得到广泛、持续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彝族;摔跤;社会文化价值;特点

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形成、演进于彝族先民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长期以来摔跤活动一直盛行于云南的彝族聚居地区,它在彝族文化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彝族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云南彝族传统摔跤面临着现代体育的冲击、现代商品经济观念和文化娱乐观念冲突等负面影响,以及后继乏人等诸多困扰。但同时,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又具有突出的竞技性、独特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优越的身心素质等社会学优势;并拥有我国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和云南省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社会大环境与有利机遇。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发展动力,指导少数民族体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模式、发展对策与思路,使少数民族体育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一、彝族传统摔跤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

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云南有彝族435万人。是云南省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摔跤是云南彝族诸多体育活动中最为典型,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为深厚,运动成绩最为突出的活动。

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首先,彝族摔跤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它既不同于国际式摔跤,与中国式摔跤也有区别;其次,彝族传统摔跤有较强的竞技性,云南彝族摔跤运动员在全国性比赛中共获金牌17枚,银牌19枚,铜牌25枚,名列第四至第八名的有50多人次,并且,彝族传统摔跤已有一定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再次,彝族传统摔跤是彝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集中反映,是彝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最后,彝族传统摔跤是彝族群众锻炼身体、娱悦心情的重要手段,它还为彝族地区的对内对外交流提供了机会,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饶远认为“云南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形式多样,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在彝族民间的体育项目就有40余种。”。

二、云南彝族传统捧跤活动特点

从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发展的自然、社会、人文、体育等方面的优势条件看,影响彝族传统摔跤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尤以下述几种社会学条件的优势较为突显。

(一)悠久的文化传统性

文化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从人类各种活动作用的对象来看,体育文化自身也是一个包含了各种文化要素的完整的文化系统。人类体育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产生了体育物质文化;作用于社会,产生了体育制度文化;作用于人本身,产生了体育精神文化。对云南彝族摔跤而言,物质文化就是摔跤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物质发展状况等;制度文化则是体现了彝族社会文化的习俗与比赛规则,

(二)独特的民族性

体育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一定民族由于生存区域、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文化积累和传播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于其它民族的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并非以地理或生物学的区别为标志,而是建立在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其核心内容是民族的语言、心理、性格,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体育文化模式。彝族具有不同于其它民族的语言、文字、心理和性格特征。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是彝族民族精神取向和兴趣特征的典型体现,它与彝族语言、服饰等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彝族传统摔跤在技术动作、裁判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跟蒙古族、唯吾尔族等民族的摔跤有区别,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因此,作为一种体育文化,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植根于彝族独特悠久的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三)广泛的群众性

摔跤自古以来就是云南彝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活动,无论是在彝族的传说里,还是史籍中,都有大量有关摔跤的内容。据《路南县志》记载,“有所谓会跌跤者,其会无常,或因村中有瘟疫乃议举行。”《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录》亦载,“有些彝族地区婚礼中还少不了摔跤仪式,据说是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英雄”。《弥勒彝族历史文化探源》一书中写道,“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只,弥勒……都要举行隆重的摔跤活动,观众多达3-4万,少则上万人,到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从许多诸如此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云南彝族人民的生活与彝族传统摔跤是紧密联系的,彝族人民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摔跤活动。所以说,摔跤活动在云南彝族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三、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所面临的困境

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千百年来一直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文化内容,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困境。具体说来,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现代体育的冲击

由于现代体育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云南大部分彝族地区的学校体育、大众健身娱乐活动及竞技体育也大量地吸纳了现代体育的形式与内容。现代西方体育项目逐渐传入彝乡,为彝族群众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多元的选择。但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彝族传统摔跤的持续发展形成了冲击与挑战。在如今的彝乡,许许多多彝族青少年热衷的是篮球、足球等项目,特别是在少年儿童集中的学校里,彝族传统摔跤活动逐渐被淡化,而呈现逐渐淡出的状况,形势较为严峻。

(二)学校体育中尚未广泛开展

多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基本上实行的是大一统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都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其中大都采用现代西方体育的项目,很少选择应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在云南彝乡的学校中,彝族传统掉跤等传统体育活动仅作为课余的兴趣活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如云南著名的摔跤之乡的整个弥勒县只有西三中学开设有摔跤课(弥勒县文体局张灵,2004.);而石林县只有民族中学有摔跤队(石林县民族中学朱吉洪,2004.)。在这种情形下,彝族的儿章少年从小就很少接触到本民族传统的捧跤活动,这对彝族传统摔跤活动的继承和可持续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是一种在彝族民间流行发展了千百年之久的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的体育项目,彝族传统摔跤在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对人们具有健身、娱乐、教育、文化与人际交流、社会交往等特殊的功能,对彝族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对云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彝族传统摔跤在现实的发展中面临诸如现代体育的冲击、商品经济观念的影响、彝族地区“三通”及文化娱乐观念的传播,给彝族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体青中尚未广泛开展等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方法,来促进云南彝族传统摔跤的兴旺发展,如:与学校体育结合;加强省、州、县、乡摔跤训练网点的科学衔接与布局,为竞技体育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为全民健身计划服务,使彝族传统摔跤成为我省特色体育乡镇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新亮点;整合开发彝族体育资源。促进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等。

【参考文献】

[1]方哲红.论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3(9):42—43.

[2]陈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性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2

[3]朱文旭.彝族火把节[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4]饶远,张云钢.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44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