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洛阳小调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浅谈洛阳小调曲

王巧平

(洛阳市曲剧团,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I23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216-01

洛阳小调曲,这一质朴的文化艺术明珠,已正式列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无疑充分体现了对其挖掘、抢救、传承、保护、发扬光大的重要性,作为专业从业人员,我们对其更增添了无限的挚爱和深厚的感情。现对其地方风格和区域特色做一浅谈。

一、洛阳小调曲的曲牌音乐及唱腔

戏曲剧种,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元素就是音乐和唱腔。洛阳曲剧小调曲,基本以四句一板或上下句的曲牌连缀体,加之板腔体的音乐特性,尤为突出。其形成与发展,都具有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清晚期秀才王凤桐先生,将大调曲牌与洛阳小调曲牌的融合、筛选、去粗取精、把那些曲牌名称不同而旋律结构基本相似的曲牌,改造合并为一;继而再将坐堂弹唱曲子搬上高跷。

如果说“上跷踩唱”即高跷曲,是表现形式方面“质”的飞跃,那么,解新富先生创立小调曲,则是曲牌音乐及唱腔方面“质”的突破。民国初期,高跷曲在风靡一时之后逐渐暴露出“词字少哼哼多,妨碍对唱表演,唱腔音低声粗,离远听不清的问题”解新富先生经过仔细揣摩、哼唱、比较:大调曲牌哼哼多,杂调小曲牌哼哼少,乐曲结构简单,唱腔爽朗明快,可以代替长腔慢哼的大调曲牌,再把唱词按照杂调小曲牌做以少许改动,并从每个杂调小曲牌表达感情的性能出发,再搀兑郿鄠调部分曲牌的音乐元素,创立了全新连套规范内容的杂调小曲牌——一般行路、观景用扬调;因心境改变而沉思郁闷用满舟;表现喜悦心情用银扭丝;对景色、事件变化惊奇剪剪花;悲哀、痛苦用汉江;伤痛心腹的喊冤、大段哭诉用上流;发怒争吵用渭调;欢庆胜利用呀尔哟;后添扭丝垛、剪花垛共十个。演员在演唱时简洁明快,清脆响亮,一字一珠清晰入耳。

朱万明先生,对解先生所创的十个杂调小曲的唱法,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还有可润色之处。他用神黄神黄神…“来哼唱每个曲牌的腔弯旋律,一一增加高音,扩大音域,用咙格咙格咙…”来哼改过门,增强感情,烘托气氛:使每个曲牌的旋律更优美,板拍更紧凑,唱腔更清亮迷人,过门更牵动人心……

在高跷曲登台前后,朱万明先生以山东琴书的音乐元素与私塾里的读书声相互搀兑柔和,创造出书韵曲牌;以一个北方妇女心碎肠断的“哭腔”,创造出小汉江曲牌,把原有的汉江曲牌叫大汉江,以示区别;以黄河船上水手们喊船号子的原生态音乐元素,创造出慢舵曲牌……

在登台初期,生角旦角,同调同律唱曲牌。伴奏乐器定调较低,约为F到G。男扮旦角依然是高跷曲时代的那种低音粗声,生旦唱腔从声线上来讲很难分辨。朱天水的出现,为曲子戏男扮旦角开创了先河,在曲牌固有旋律的高音之上发挥出两度假声的结合,妥帖自然,天衣无缝,音色声线上下统一,创立了音色统一的青衣、闺门旦唱腔。

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当时,其实只要扩展一下音域,即所唱曲牌的音域向上扩展,而曲牌本身的结构形式和固有的低音不变。如扬调的音域从低音5至中音6上扩为从低音5至高音3,满舟的音域从低音5至高音1上扩为从低音5至高音3等,使演员随着曲牌音域的向上扩展而向上攀唱高音,问题并不很难解决,在曲牌音乐和唱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的丰富多彩。

二、表演及行当

洛阳小调曲的表演,根据她的发展史大不能致可分为角踩唱、脱跷登台、借鉴加工成熟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融入了先辈创造者和后辈继承者大量的心血。

洛阳高跷古来有之,分文武两种,文跷化装为美女、老婆、相公、和尚等,随唢呐或弦乐的乐曲节奏舞出各种窈窕妩媚之姿;武跷化装为武士几许,在锣鼓声中做出跳高、单腿跳、上天桥等惊险动作。文跷、武跷都只是单纯的表演,不说不唱。素有“老编仙儿”之称的洛阳高跷曲创始人王凤桐先生,把看似乎不想干的两种民间曲艺形式,巧妙的结合到了一起:让玩文跷的人练习坐堂弹唱,让座堂弹唱人员练习踩硗,并“分角扮相”(只穿与人物相应的衣服,不化妆),但仍然唱座堂弹唱时的曲牌和唱段,一人唱,另三人或多人舞。光绪六年,1880年,踩跷唱曲练成,正月13洛阳关林朝冢献艺,轰动河南府(洛阳)所辖十县和汝州、陕州等各地坐堂弹唱玩友,纷纷效仿。此一质的飞跃,使曲子从厅堂曲艺形式变成高跷歌舞形式——高跷曲!

王凤桐先生潜心改编成的第一个高跷曲本《蓝桥会》,以及晚年力作《王三姐拜寿》、《小姑贤》两部高跷对唱表演曲本的改编、编排,实现了高跷曲真正意义上的分角儿、对白、彩扮的特殊表演形式。

高跷曲演出的“火暴”,解新富小调曲牌的创立,朱万明的添创,各地相继成立高跷社。1926年5月18日,高跷曲正式登台。当时叫高台曲、也叫曲子戏,“三朱”、“金兰七兄弟”、“上八仙”等第一辈老艺人的走红,极大的丰富了曲子戏的行当、表演及化妆等方面的不足。“三朱”之一朱六来先生,把自己的生活素材加以提炼,又汲取梆子程式化演技,多方掺和、琢磨,创造出一套小生行当的表演艺术。“三朱”之一朱天水,从民间生活汲取素材,再把从京剧那里学来的程式化表演,融合创机关报,集青衣、闺门旦、大家闺秀、民间少妇的美姿于一身,创造出出工子戏的旦菜艺术。“三朱”之一朱双奇,结合曲子戏曲牌、节奏,以及洛阳当地的民风民俗、地方方言等特点,创造出了“唱哩好表演巧、姿态奇怪有趣”的丑行。由于曲牌音调旋律大都下行,柔软缠绵,适合温柔、娇媚、喜悦和哀怨等感情方面的表演。这与净行的唱腔和表演方面刚强坚毅、慷慨激昂的人物性格是格格不入的。1949年老艺人张光耀,创造出了曲子戏铜器扬调黑头腔——净行。不土不温,雄健浑厚。为演员表演净行刚强坚毅、慷慨激昂的人物性格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曲子戏舞台表演的新纪元。

现在的洛阳小调曲,已成为集古装戏、现代戏、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举手投足与其他兄弟剧种不相上下的地方剧种之一。我深爱洛阳小调曲,我愿以勤奋的一生耕耘这美丽的艺术花园。⑤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