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临床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糖尿病临床护理探讨

邓晓华

邓晓华(湖北省郧西县中医医院湖北郧西4426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的中医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方法:通过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教育,保持良好心态,加强体育锻炼,合理的膳食及用药,达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康复。结论:正确的中医护理模式对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277-01

糖尿病即中医所称之消渴证。《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其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中医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甘肥、劳欲过度是其主要病因。西医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存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诸多不良精神及环境刺激对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糖尿病发病率日渐增加。近年来,我科在对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中,辅以中医辨证施护,血糖水平、临床表现均大为改善,较好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做一总结,与同行共同探讨、提高。

1、辨证施治

1.1辨病位:可分为三消,口渴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多尿为下消。

1.2辨标本:可概括为“虚”和“热”,阴虚是本,内热是标。

1.3治则:上消清热生津,以治标热,佐以益肾,以顾其本;中消清热保津,结合益肾、生精、壮水、治火以治其本;下消以补益清热,益气生津,标本同治。

2、护理原则

2.1整体护理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感染、精神因素等作用致机体胃肠热结,耗伤津液,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往往导致机体多系统多器官受累,护理中要充分运用中医整体观,施以整体护理,以扶正祛邪,调理脏腑,使血糖逐渐降到正常;辅以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及病人自我管理、自我护理、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2.2辩证施护根据患者的病位、辩证分型、临床症状、情志状况等,在临床护理中进行辩证施护,因人施护,有针对性地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护理措施

3.1情志护理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而一旦患上则终身患病,不能根治,故其情志护理十分重要。患病后,部分患者因病程长,不能根治而产生悲观情绪,部分患者则症状不明显而掉以轻心,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认真治疗,这些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稳定。因此,在糖尿病护理中,护理人员要辨证施护,因人施护,可根据患者情志状况用情志相胜法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对悲观者消除顾虑,对掉以轻心者要引起重视,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用药护理

对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根据医嘱告知患者用法、用量、用药时间、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保证用药安全。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正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和剂量准确,按时注射,对自己注射的患者要加强教育详细告知患者注射方法、部位、时间、剂量、不良反应、药物的保管等相关注意事项并确认患者熟练掌握,确保用药安全。

3.3饮食护理

糖尿病的饮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早期无并发症的轻症患者通过饮食调节即可控制血糖。《内经》指出,消渴病人忌食辛辣肥甘,这类食物容易生内热,伤津液,饮食调护应有规律,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严禁暴饮暴食,以低脂、高蛋白、适量纤维素为宜,谨防因饮食不当而引起血糖不稳定。应禁食含淀粉较多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主食以粗、杂粮为主,辅以新鲜蔬菜及豆类,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对肺热津伤的上消患者严禁辛辣烟酒助热生火之品,可以茅草根、金银花煎水代茶饮;以胃热炽盛的中消患者每天主食控制在300-400g,粗粮为好,可以鲜山药作为辅食,因其具养阴生津止渴作用,饥饿难忍者可煮熟代食或用蔬菜充饥,可以石斛、知母煎水代茶饮;下消患者肾阴亏虚的可以枸杞、鲜生地煎水代茶饮,阴阳两虚的可以韭菜或桂心适量煮粥食用。中医认为,苦既可泻热亦可固护阴液,有利于治甜,苦味的食物及药物其性多寒凉,以寒治热以达平衡,故可增加苦味食物的摄入,苦丁茶、苦瓜等都有降糖作用。因此,要鼓励患者吃苦菜,如鱼腥草、蒲公英等;食物纤维既可减缓葡萄糖脂肪的吸收,有利于餐后血糖的稳定,减少血糖波动,有利于血糖控制,又可增加肠胃功能,防止便秘。

3.4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对象应包括患者及患者家属,内容应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用药及饮食注意事项、运动方式及运动量的大小、血糖的自我监测、并发症及预防要点、居住环境应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等知识,教育患者要面对现实,家属要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5疾病监测

患者要每周测量身高、体重,以便计算饮食和药量,随时注意观察尿色、味、量变化,神志、视力、血压、舌象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患者每周至少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2-3个月做1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如患者出现头晕、厌食、烦躁不安,呼气有烂苹果味或重症者出现昏迷、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时,应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要及时报告。

3.6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对糖尿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则以低阻力,高重复性,低负重为主,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喜好确定运动量及运动方式。较适宜的方法有打太极拳、游泳、快走、慢跑、骑脚踏车等,切忌举重,伏地挺身等,尤其是有视网膜出血者。锻炼应持之以恒,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一次,初始运动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应该以浑身发热、微汗为宜,锻炼前要准备食物,运动前、中、后要注意血糖变化,以预防发生低血糖而出现意外,保证运动安全、有效。

3.7并发症预防

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因,在护理中应做好并发症危险因素和预警指标的监测,控制血压,调整血脂,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也渐趋向年轻化,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应将治未病原则贯穿始终,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医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主编田徳禄.

[2].内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1月第4版.主编尤黎明,吴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