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

何学琴

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小学何学琴

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综合考虑各种心理因素,并将其进行系统的优化,才有可能使教学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要求。目前,大部分学生比较注重音乐、舞蹈等特长方面的培养,对于难度较大的数学,学生不太感兴趣,不能主动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欲望,教学平淡无奇,没有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心理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学生的冷漠态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灵活处理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数学广角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主线展开的教学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数学广角为线索,设计了“摆数”、“握手游戏”、“买奖品”“穿衣搭配”、“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合作探究——发现交流——总结方法”这几个过程,力求做到学中有思,思中有疑,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模拟同学们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勾起了对数学的好奇心。但把难学的数学知识放在有效的活动中,复杂的知识变简单、可操作了,学生学得有趣也有了求知欲,从而产生爱学数学的心理。自觉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的调查结果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带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学习数学,是积极的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只要了解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性格特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之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课堂上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是打消孩子们紧张心理重要手段;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问题时,教师也应尽可能地找出学生的优点(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我在教学新课角的度量时,学生拿着三角板不知怎么观察时,眼里是那么的不自信,我就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大家,说:“咱们今天一起用手中的一副三角板玩玩游戏好吗”?一下子缓和了孩子们紧张的心理,孩子们就有趣味的看着自己手中的三角板,认真观察的特点,有个学生自言自语地说:“俩个三角板都有俩个直角边啊!”我趁机用的鼓动性、激励性、挑战性的语言激励孩子们,“你们很会按顺序观察事物,并能利用观察到的特点学习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学生积极地思维、用心探索着,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很快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中开心地突破了知识难点,用三角板变化出很多组合角。掌握了用一副三夹板拼出不同度数角的练习。也促进了师生双边和谐的活动。

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自卑心理是较为普遍的心理障碍,尤其成绩中等及偏差的学生更为突出。他们大多数情况表现为缺乏主动性,批判性。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特定的思维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愉快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审美意识

数学中的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是塑造人的好素材。从心理上分析,人人都有爱美的意识。如果能把数学上的对称美、转换美、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作为审美的材料,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接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焕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激情,鼓励学生去追求解题的艺术美,就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师应从学生的爱美心理着手,引导学生积极巧妙地解决数学问题。在教“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感受由组合图形所带来的美感,让学生从心理上喜欢这些图形,愿意积极主动去解决这类问题。我经常带着孩子们利用七巧板摆放出很多数字图形,小动物,和运动图案,孩子们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又创设性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把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通过用七巧板的摆放一一展示出来。小学数学中许多组合图形具有对称美,因此,引导学生解答的思路也应非常奇特和巧妙。每每呈现出教师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创新精神尤为重要。

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只有学生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有效方法,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老师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积极的鼓励与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可以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