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行为的历史和现代观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异常行为的历史和现代观念

冯娟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人类在试图理解各种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中不幸产生过诸多误解,这些误解有的让人觉得荒诞不羁,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更是酿成不可挽回的惨剧,但不容置否,我们每一次探索都为我们能更好的认识异常行为做了铺垫,尽管对异常行为的探索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盲目迷信,终归回到科学严谨的道路,已然从聚焦于超自然转向聚焦于自然规律,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现代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更是为我们理解和矫治异常行为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异常行为;探索过程;历史观点;现代观点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288-02

案例一:

2013年7月23日20时50分许,北京市大兴区科技路公交车站,两名驾车男子因停车与一名女子发生争执。过程中,韩姓男子殴打该女子,又将婴儿车内的女童摔在地上,导致女童严重受伤,女童受伤后送医院经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后专家发声说,韩某人的行为偏离社会常态,很可能患有“冲动性控制障碍”。

案例二:

2015年5月12日,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中心街某小吃店发生一男子暴打男童,导致男童髌骨骨折。据悉,该男子此前还曾殴打过一名女子,导致重伤住院。此次,若不是施暴过程中有路人经过,男童可能被殴打致死。后家人宣称,男子患有精神病,希望以此免责。警方称,目前男子尚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鉴定,若情况属实,对其男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意义不大。

案例三:

当地时间2015年5月15日,卢森堡市政厅,卢森堡首相贝特瑞与其同性伴侣举行婚礼。贝特尔也成为首位在位举行同性婚礼的领导人。2014年12月30日,苹果CEO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2015年6月3日,爱尔兰全民公决62%赞成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从这几个简短的案例中,首先我们发现众多的异常行为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次,我们对异常行为的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从开始的盲目恐惧,甚至是排斥,到一种比较冷静、客观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异常行为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过去研究的基础,针对各领域分别不断提出了关于异常行为的新观念,促成了我们对异常行为治疗理念、治疗环境、治疗技术等的进步。

异常行为的历史发展

远古时期,人们多用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异常行为。对精神病的治疗最早可追溯到5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早期的萨满或行医者用颅骨钻孔术来治疗伴有剧烈头痛或是抽搐类的病症。手术是将粗糙的石器在头盖骨凿一个小孔,直至穿过整个头盖骨,据说这个圆形的孔可以将致病的妖魔释放出来。在一些案例中,进行过颅骨开孔手术的原始人的头盖骨显示出创伤愈合的痕迹,这表明这些人在术后存活了下来,并且继续生活了很多年。这种手术用今天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是,这种凿孔手术可能刚好释放了病人的压力,但不得不说是一种侥幸。

5世纪末,罗马衰落,一千多年里封建思想统治着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看法。虽然古时候,已有关于内科学,循环系统和医学等的记载,但是人类主要还是依靠咒语和巫术来解释和治疗病因不详的异常行为。人类早期的著作中,有关异常行为,埃及人、希伯来人、希腊人和中国人早有记载。但大都归因为妖魔或神灵附体。当患者表现得亢奋、过激且有悖于宗教教义时,则看作是上天的惩罚,恶魔附体要采用各种方法来驱魔。

公元前460-370,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不接受神灵魔鬼使人致病说,他坚持认为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有着自然的原因和适宜的治疗方法。这使得人们对异常行为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探索意识与心灵的关系,他提出:“当一个人患病时,他的精神不同于正常人,他们显然不能为他们的行为负责,不应该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惩罚。他们只需要赔偿损失,而免于其他刑罚。这种观点跟当今法律对精神病患者的保护一致。

后来的希腊、罗马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思想,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许多供奉神灵的庙宇都改建为疗养院。开始出现了节食、按摩、水疗、健身操和说教等方法来治疗异常行为,当然也有像放血、通便和强制机械等残酷但无效的方法用在病患身上,造成身与心的双重摧残。当时的希腊医生盖伦提出:精神疾病的病因可能有头部损伤、酗酒、受惊吓、恐惧、经济倒退等,这些原因在今天看来仍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然而,早期疗养院收治的精神病人与社会隔绝,并存在普遍虐待精神病患者的现象,因此治疗效果甚微。

到中世纪时,伊斯兰教国家将希腊、罗马医学里较为科学的部分流传下来,公元792年,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所精神病院。杰出的人物代表是阿拉伯的阿维森那(Avicenna,980-1037),在他的著作《医典》中反复提到了歇斯底里、癫痫、躁狂和忧郁症类似症状的病症。

精神病院改革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起了一场关于关闭精神病院,把病人带回社区的运动,但是这场运动到目前仍然是有争议的。19世纪和20世纪,见证了科学的进步,涌现出了大批的人文进步学者和医生。比如法国的菲利普·皮埃尔,英国的威廉姆·杜克,美国的本杰明·拉什等,他们为当代异常心理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人们渐渐接受了精神病人是遭受病痛折磨的人的观点,应该得到关怀和注意。19世纪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是梅毒损害大脑导致的器质性病变是麻痹性痴呆的重要原因,解决了困扰人们几个世纪的一个难题。18世纪,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化学和医学的进步,让人们开始从生理、器质性角度等各方面来解释异常行为。

后来,克雷佩林将各类精神疾病进行了分类,初步形成了精神疾病分类体系(DSM体系的前身),这有助于确立大脑病变在精神疾病中的重要性。对后来我们对精神疾病和各类异常行为的分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有了越来越完善的ICD,目前已经发展到第10版,还有美国的DSM,我国用得较多的CCMD。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不得不提的重要领袖人物,他通过50多年的观察、治疗及写作,发展了被后人称之为精神分析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强调无意识和内在动机。精神分析学派盛极一时,被很多人接受学习,也被很多人抨击。精神分析学派以后,其他的心理学如行为主义学派开始发芽,成长逐渐对原有的理论形成冲击,再后来是认知学派,以及新的精神分析学派等。

过去的几百年中,理解异常行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结果也莫衷一是,这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社会和宗教观念对人们如何看待异常行为影响很大。虽然,我们现在对异常行为,对各类精神疾病仍然可以说是病因不明,治疗方法各异,治疗效果难以有效评估。但是,了解精神病理学的历史发展,不管是正确的进步的观点还是错误的落后的观点,对于理解我们当代对异常行为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对异常行为的现代观点

以往,对异常行为的探索和研究基本集中在临床医生,所以难免会有范围狭小,个案特殊性的局限。所以,人们的认识虽然一直在进步,但进步的速度很慢。而今,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医学,神经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不仅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也为异常行为的治疗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行为学派很多采用厌恶疗法和系统脱敏技术来矫正患者的异常行为,其最早的原理可追溯到麦斯麦的催眠术,就是根据其物理学的磁场原理来影响人的脑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带动研究者关注患者的脑神经病变,比如最早的发现了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对失语症患者的重要影响。现在,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发现人们的特定脑区对各类心理疾病的影响。比方说杏仁核对情绪的影响,海马体对记忆的影响,前额叶对人的记忆、判断、分析、思考和操作的重要影响。由于科学家们发现特定的行为病征可能是由于人体的生物递质分泌异常,比如如今研究比较成熟的是肾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对人体的影响。因而生物化学和化学的发展,针对各类病征开发了药物,比方说Respine用来降低血压和心率,是一种良好的镇定剂,多用于焦虑症和躁狂症患者。Imipramine用于抗抑郁,fluoxitine(俗称百忧解)用于抗抑郁、强迫症和神经性贪食症。

人们对异常行为的认知和接受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精神障碍的患者或者智力缺陷的儿童,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爱明显增多。其次是相关的从业人员增多,我国的心理学专业尚处在上升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习心理学专业,并从事相关的工作。工作的领域也很广阔,学校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婚姻与性心理咨询、心理顾问或EAP等。社会实践中心理学也走向分工精细化,有专门的精神科医师、咨询和培训人员、护理人员等。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大量的期刊杂志为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发表最新观点提供了平台。

虽然人们对异常行为的认识相较于以前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认识有一定的范围,仅限于小部分的专业人士,就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言,他们意识到了生活中的某些异常行为可能是一种病症,但是将他们作为病症来进行治疗,以及如何治疗还是盲点。所以,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民众的心理疾病防病和就医意识,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美)布彻,(美)米内克,(美)胡利著.异常心理学,第13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童辉杰主编.常见心理障碍评估与治疗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