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周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简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全寿命周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简析

陈泽满

广西天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537000

摘要:21世纪以来,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在相关政策的促进下,我国建筑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激增,建筑工程的兴盛在给工业助力发展、给民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其利益及其利益链,建筑工程项目各方之间为获得更大的利润,为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工程质量。目前,据相关机构调查报道发现,我国约60%的建筑工程在现场施工管理与工程质量上存在部分冲突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工作不够全面、有关监督力量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个别社会因素影响等等方面。针对于这一情况,行内专家学者也一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与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让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然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因此,本文在此拾人牙慧,分析了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专家学者、行内资深人士抛砖引玉,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措施

前言:在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将这些弊端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建设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提升建筑行业的投资效益,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利用,就必须对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变革与提升。

1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析

目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主要有:工程项目相关的施工人员与监管人员的工程全寿命质量意识,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工程项目有关的管理人员、监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及监管力度,施工时所在所处的地质、水文、风向、气候等自然环境情况。此外,因施工周期较长,还易受到国家政策、当地法规的影响。

2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方法

经分析可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人员、机械、材料、施工技术、自然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因此,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管控,不断更新提升工程全寿命质量管理手段。

2.1投资决策阶段

建筑人员组织通常由业主、监管部门、承建商等组成,因此,工程质量管理也应从此入手。最佳方案是在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之初,业主便参与进来,与监管部门、监理一起开始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多方面的监控,查找项目不合常理之处,查缺补漏,完善投资建设施工方案。监管从此时开始,皆因利益即得者均会从自身的利益考虑,承建商会为成本等问题而把工程质量排在利益之后、监管者也或因想省事而忽视工程质量。

2.2前期准备阶段工程项目

前期准备是否完备是建筑工程质量是否得以保证的基础。因此,前期,业主会同监理及监管部门均需参与进来,参与进对项目所在地展开勘察、建筑工程设计、设计图纸会审、对承建方展开详细的交底工作,业主与监管者还应监督有关人员对施工方进行关键技术交底培训与讲解,以降低建筑工程质量的隐患。

2.3施工阶段

施工期间,因各种不可控的因素,部分施工与预定标准往往有“出入”,建筑工程存在的不达标处被忽视或隐藏。因此,在这一阶段做质量管理就是多抽查、勤检测、严管理、重细节、善督促,目前已有的检测、察缺补漏的方法有分布图法、控制图法、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法等,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达标,应多种方法交叉使用,应将常规的例行检查与临时抽检结合起来、将管理与检测结合起来、将细节部位和隐蔽分项重视起来、将工程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结合起来,查找出实际施工中不合情理、不达标、管理不到位、细部不重视等等,并“对症下药”,尽量减少建筑工程质量隐患和盲区管理及细部疏忽。

2.4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期也是验收期,更应注意认真对待各项检测验收,尤其是相关强制性的标准部分、以及遗留问题部分,在竣工期应重点监督监管对此的解决措施及解决情况,避免出现严重的质量隐患、影响投入使用。

3建筑工程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构建

3.1联动政府出台相关行政规章进行约束业主、监理、承建商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责任人,也是即得利益者,他们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量”与利润,而易忽视工程全寿命质量管理。因此,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达到,还需要第三方的理性介入,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授权第三方进行监督管理工程,最大可能的减少或杜绝质量安全隐患的存在。

3.2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意识由于工程项目的相关方专业素养不足,尤其是施工方,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而且人员变换随机性很强、缺乏相应的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意识,从而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隐患。所以,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的培训机制,注重培训的质量与效果,促进有关人员的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意识与专业素养。

3.3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信息有效共享目前,建筑项目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上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相关工程质量信息不能在多个部门、多个责任主体之间共享,部分工作不能协同、不能及时有效得到相关决策、技术、财力支持。因此,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信息高效、快速地流通,也有利用部分质量问题得到“亡羊补牢”。工程管理质量信息得到有效共享,能尽可能适应建设项目的不可逆性和复杂性,也可以在事前识别工程质量危险源。

3.4完善有关质量监管部门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它的全寿命周期也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都应建立相应的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将该工程从构思到竣工验收进行全程监管。应将建筑工程有关责任主体联合起来,成立专项小组,从而从项目层、法律层、社会层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全寿命全面地监管建筑工程项目。因此,第一层次监管机构可由承建方、业主、监理方构成;第二层监管机构可以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组成,从外而内的给予第一层监管系统以补充。

3.5从业人员专业化、从业队伍稳定化、从业单位标准化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知识水平良莠不齐,参与施工一线的人员,多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军,而这些所谓的主力军,绝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没有专业的知识,没有专一的公司,没有专门的分项施工内容,再加上这些人均属候鸟队伍,农闲季节参与施工作业,农忙季节即可返乡,随机性很强,这样就对施工质量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地不稳定性,为此,在施工行业,亟需就从业人员专业化、从业队伍稳定化、从业单位标准化加大政府监管,伊利质量隐患降低。

4结论

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成为近年业内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实践出发,分析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由此而尝试构建多方监管模式,主要是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参与承建人员的专业素养、健全监管机构与相应机制、提升信息共享且有效沟通等方面,试图构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以求满足现在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与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洪天超.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工程质量综合管理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8(10).

[2]陈守科.工程质量的概念剖析与目标体系研究[J].工程质量,2008(07).

[3]凌传荣,林知炎.21世纪中国建筑质量管理的新思路[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02).

[4]刘志海,张会明.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绿色科技,2013(05).

[5]张翼飞.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建材,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