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敷对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中药湿敷对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王青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江苏徐州221009)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湿敷对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20例,对20例患者均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与体质选择相应中药配方对患者的患病肢体进行湿敷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0例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0例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有效率为80.00%(16/20)。结论:采用中药湿敷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显著,值得被广泛使用。

【关键词】中药湿敷;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24-02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即脑梗塞,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易复发的特点[1]。临床上,脑梗塞在治疗后,8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瘫痪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对象选择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20例,探讨中药湿敷对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20例,其中,12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3.5岁。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20例患者均采用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脑梗塞的致病原因、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使其全面、详细地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医疗知识,在提高认知程度的同时,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2)心理干预;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慰和鼓励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的患者,同时多引导患者与医生、护士、家人进行主动沟通。(3)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结构,指导其多摄入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尽量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品。(4)康复护理;定期按摩或拍打患者的患病肢体,并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手指活动等,在此操作的进行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其中,在遵医嘱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1.2.2中药湿敷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与体质选择相应中药配方对患者的患病肢体进行湿敷治疗,每天1次。并根据恢复情况,适当对药方做到辩证加减。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2]

(1)对比治疗前后20例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运动功能评分采用院内自制问卷调查表(参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NIHSS评分),共15项,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2)统计2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显效为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可以完全自理;有效为患者肢体功能有所改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无效为患者肢体功能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效果使用百分率表示,对比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前后各项目评分对比

治疗后,20例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各项目评分对比(x-±s)

2.2治疗效果

治疗后,有9例(45.00%)患者显效,7例(35.00%)患者有效,4例(20.00%)患者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00%(16/20)。

3.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头痛、头晕、中枢性面瘫、舌瘫、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等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3]。中药湿敷是一种利用温热效应使中药成分直接作用于机体穴位的治疗技术,该方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机体病灶,可有效加快穴位附近的组织代谢、缓解肢体经络受阻,从而达到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目的[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0例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有效率为80.00%(16/20)。表明,在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药湿敷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湿敷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显著,值得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素娟,仇孝红.中药湿敷治疗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配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7):253.

[2]夏泳,姜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按摩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儿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7,23(6):61-64.

[3]李春香,李东,何欢.探讨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8):136-137.

[4]黄文静.中药湿敷治疗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配合[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