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试论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向国军

云南省迪庆州藏医院674400

摘要:目的研究及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于术后3d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则于术后24h内即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然后将两组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d、7d及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3d、7d及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免疫指标也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机体状态相关方面包括胃肠功能方面的恢复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

临床上肠内营养指的是经胃肠道向机体代谢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充分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非常高的氮利用率,操作简便,经济安全,适用于胃肠手术患者。本研究选取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相关胃肠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文中我们就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的42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2.2±6.2)岁,其中胃癌手术患者1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14例,肠梗阻手术8例,其他手术2例。观察组的4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62.4±5.9)岁,其中胃癌手术患者1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15例,肠梗阻手术7例,其他手术4例。两组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疾病手术治疗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两组患者中同种手术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围术期用药等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于术后3d开始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主要为给予患者生理盐水及全能,首先给予生理盐水,然后给予全能和温水的混合液,然后逐步加大全能的用量。观察组则术后24h内即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与对照组相同。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d、7d及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进行比较。

1.2.2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7d及10d的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血清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胃肠激素指标,营养状态相关指标为PA、TRF、RBP及ALB,细胞免疫指标为CD3+、CD4+、CD5+及CD4/CD8,胃肠激素指标为GAS、MTL、VIP及CCK,其分别以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分析数据检验采用SPSS15.0软件,检验方式包括计量资料的t检验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7d及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PA、TRF、RBP及ALB等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3d、7d及10d观察组的血清PA、TRF、RBP及ALB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2.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7d及10d的细胞免疫指标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5+及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3d、7d及10d观察组的CD3+、CD4+、CD5+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2.3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7d及10d的胃肠激素指标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GAS、MTL、VIP及CCK等胃肠激素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3d、7d及10d观察组的血清GAS、MTL、VIP及CCK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3讨论

胃肠道手术在临床极为常见,本类手术不仅仅对患者的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对患者机体其他方面的影响也不同程度存在,其中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是受影响较为明显的方面,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术后康复状态的评估时,对于患者上述方面的评估也极为必要。临床中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相关的指标中胃肠激素是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其对于本类患者的术后胃肠及消化状态具有较为积极的反应价值,而GAS、MTL、VIP及CCK等作为胃肠激素中检测意义较高的指标,对其在此类患者中的术后改善需求极高。再者,PA、TRF、RBP及ALB等,其对于手术导致的机体蛋白代谢异常及营养状态情况均有较高的反应价值,而其在手术患者中短时间内可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而其术后恢复的速度及程度对于干预措施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另外,CD3+、CD4+、CD5+及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在此类患者中也呈现较大幅度的异常,对其进行调控的需求也较高。

本文中就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及研究,并与未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其术后3d、7d及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均处于相对更好的状态,说明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状态、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均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而上述指标对于患者术后的机体综合状态具有较为积极的反应价值,从而肯定了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机体状态的积极影响作用。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其心理安慰,将留置肠内营养管的必要性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防止患者自行将导管拔出。在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当出现不适时,应耐心安慰患者,向其解释出现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当管道因营养液粘附在管壁出现了堵塞时,在滴注时采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针对由于液体滴空、管腔滴管内页面过高或过低、电源不足等造成的输液泵报警情况,应在查明原因后将警报解除,保持输液通畅。同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输液操作,避免发生营养管误插入气管、鼻胃管质地过硬使得患者消化道穿孔等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机体状态相关方面包括胃肠功能方面的恢复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梦樱,张旭.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6.

[2]郭丽霞.腹腔镜肠道手术后不同方法促进肠蠕动恢复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1,25(8):2078-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