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前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专项整治前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莫一丽吴小青

莫一丽吴小青(广西藤县人民医院543300)

【摘要】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分别抽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12月我院门诊处方各1200份、1200份、600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率、使用品种数、输液使用率等情况。结果2010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12月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8%、35%、28.2%,联合用药率分别为36%、21.5%、16.8%,输液使用率分别为38.6%、30.5%、25.5%,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为主,喹诺酮类次之。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使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降低,抗菌药物使用逐步趋于合理,输液使用率基本得到控制。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应用分析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1]。但是滥用抗菌药物已成为临床上的普遍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卫生部开展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笔者仅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分别抽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12月我院门诊处方各1200份、1200份、600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使用品种数、输液使用率等情况。为了方便对比,对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表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表

2结果

通过随机抽查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的处方可以发现,自从2011年7月开始卫生部开展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各项不合理指标呈逐渐下降趋势,并趋于合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现就抽查点评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如下:

2.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

2.1.1上呼吸道感染使用头孢丙烯+克拉霉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约70%~80%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常规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如有继发细菌感染症状者应首选青霉素类,一代头孢或大环内酯类[2]。

2.1.2关节炎、痛风症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0.1g*12片Sig.0.1gbid。关节炎是正常组织退变、过敏以及化学刺激而引起,是无菌性炎症,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治疗,为无适应症使用抗菌药物。

2.2遴选的药物不适宜、起点高的处方

2.2.1急性细菌性咽炎使用头孢丙烯片0.5gbid。选药起点高,超剂量使用,按照说明书每次0.5g,qd;应首选青霉素,也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

2.2.2角膜炎使用复方头孢克洛胶囊。超说明书用药,复方头孢克洛其组分为:每粒含头孢克洛250mg,溴己新8mg,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角膜炎患者无需使用祛痰药溴己新。如胃炎,使用头孢克洛缓释片。胃炎一般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头孢克洛缓释片治疗针对性不强,选药不合理,说明书标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应慎用头孢克洛缓释片。

2.3联合用药、给药途径不当的处方

2.3.1骨科的一般外伤,医师用注射用头孢硫脒+注射用克林霉素,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三联用药,无联合用药指征。抗菌药物的联用要有明确指征:①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及重症感染③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本例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便可达到预防治疗目的,无需联合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需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联用,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结核治疗除外)。

2.3.2单纯尿路感染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静滴。对于轻感染患者应采取口服给药,门诊应严格控制输液率,其口服与静滴左氧氟沙星同等剂量所达到的血药浓度是相近的。

2.4用法用量不当

一老年患者,诊断为支气管炎。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每日4.5g,Tid,头孢哌酮钠对肾功能影响不大,但舒巴坦钠经肾排泄,对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适当调整剂量,成人每日最大剂量为4g,现已超过最大剂量,查血肌酐清除率患者肾功能已经减退,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作适当调整。

3讨论

针对存在问题,切实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我院加入了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通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和管理。

3.1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成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机构。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测、处方审核、分级管理及医生使用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严格执行。

3.2加强抗菌药物的采购管理: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抗菌药物品规数量,二级医院抗菌药物的采购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和口服剂型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种,注射剂不超过8个品种,碳青毒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口服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不超过5个品规。医院抗菌药物目录(包括采购的品种、剂型和规格)要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如确实因临床使用需要,需采购的品种、规格超过上述规定,经备案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审批方可采购使用。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同时严格控制院内各临床科室及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规定的限度。每月做好医师“四个排队”公示、评估、处方点评、落实考评、奖罚制度。

3.3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医院要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公示,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首先通过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重点监测,打开局面,以点带面加强全院各临床科室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监测,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陶新莉,齐金海.PDCA法在基层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年第十期.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