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多种护理方法的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多种护理方法的对比

贺牡

湖南省湘乡市中医医院湖南湘乡411400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多种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三组患者呋喃西林液擦拭法、皮肤保护膜联合婴儿用湿纸巾擦拭法和气管插管接负压引流瓶引流大便法护理。比较三组患者护理后的肛周皮肤损伤级别,并对三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C组患者的肛周皮肤损伤级别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并且C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肛周皮肤损伤中气管插管接负压引流瓶引流大便法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肛周皮肤损伤;护理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日常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用于对病情危重患者的治疗和监护。根据临床实践,重症监护室患者经常会因为神经功能紊乱及肛周括约肌松弛等原因导致长其发生大便失禁或腹泻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均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肛周皮肤损伤,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严重影响[1]。本研究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肛周皮肤损伤中多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在28~87岁,平均年龄(49.256.48)岁。B组男20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29~88岁,平均年龄(49.616.37)岁。C组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27~85岁,平均年龄(49.166.52)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与对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方法

给予A组患者呋喃西林液擦拭法护理,其中在患者每次排便后根据其大便量进行相应的护理,大变量较少并且污迹范围较小时,使用呋喃西林液将一次性尿垫浸湿约手掌大小,然后直接为患者进行擦拭;患者大便量较多并且污迹范围较大时,先使用柔软干纸巾为患者清除大便,然后在使用呋喃西林液进行擦拭。

给予B组患者皮肤保护膜联合婴儿用湿纸巾擦拭法护理,同样根据大便量选择相应护理方式,其中大便量少时直接用湿纸巾擦拭,并按照顺时针方向为患者均匀涂抹皮肤保护膜;量大时先用柔软干纸巾为患者清除大便,之后再食用湿纸巾进行擦拭,最后为患者涂抹保护膜。

给予C组患者气管插管接负压引流瓶引流大便法护理,其中首先使用清水为患者清洗皮肤,使用完好无损的硅胶气管导管,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护理人员对导管进行润滑处理后将其顺着尾骨生理弯度自肛门插入16~20㎝,之后向气囊内充气20~30ml,回拉直到感觉到明显的阻力后对其进行固定,使用透明敷料将外露导管塑性固定于皮肤上,并在导管外接负压引流瓶,将引流瓶悬挂与床沿,在患者大便引流量降至150~200ml/d或稀便减少为3次/d时进行拔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护理后的皮肤损伤级别,并对三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皮肤损伤分为三度,其中Ⅰ度为出现皮肤潮湿、发红等症状,Ⅱ度为皮肤破溃,Ⅲ度为皮肤破溃深入基层,并且延伸至阴囊、阴唇和腹股沟等部位。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完成,总分为100分,分值在90~100分时视为非常满意,分值在60~89分时视为基本满意,分值在60分以下时视为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三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护理后皮肤损伤级别比较

C组与A、B两组相比皮肤损伤级别均明显更优,数据组间对比P<0.05,如表1所示。

表1三组患者护理后皮肤损伤级别对比(例)

3.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一般较重,其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肛门括约肌控制功能发生障碍,会导致其无法控制稀便,或因胃肠道反应及导泻通便治疗引发腹泻,导致其出现不完全大便失禁,这样就会导致其肛周皮肤长时间受到侵蚀而出现皮肤损伤,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并且会导致其发生肛周皮肤感染的几率上升[3]。因此,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肛周皮肤的护理,防止患者因大便失禁而发生肛周皮肤损伤。

目前临床上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护理方法有很多,其中常见的主要有呋喃西林液擦拭法、皮肤保护膜联合婴儿用湿纸巾擦拭法和气管插管接负压引流瓶引流大便法等[3]。前两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肛周环境,减少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几率。但根据临床实践,这两种方式的效果有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肛周皮肤损伤发生率仍然相对较高。气管插管接负压引流瓶引流大便法是临床上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肛周皮肤感染的一种新方式,其主要是利用气管导管对患者进行大便引流,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大便对肛周皮肤的侵蚀,防止患者发生肛周皮肤损伤[4]。同时,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组织相容性,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刺激。

本研究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多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C组护理后肛周皮肤损伤级别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C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气管插管接负压引流瓶引流大便法在重症监护室患者肛周皮肤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素英,方秀云.两种方法对内科ICU患者肛周及会阴部湿疹的预防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98-99.

[2]刘文青,何慧美,何远平,杜丽文.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9):4548-4549.

[3]骆菁,曾碧城,刘小娟,周婉仪,骆惠珍.两种护理方法对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5,(27):87-89.

[4]杨艳.两种护理方法对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