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抓手建设和谐美丽新云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3

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抓手建设和谐美丽新云南

董树罗悦文

董树DONGShu曰罗悦文LUOYue-wen(昆明理工大学,昆明650500)(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650500,China)

摘要院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在分析云南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地区不平衡突出、贫困人口多,从而制约着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跨越发展基础上,提出建设和谐美丽新云南应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抓手,发挥云南比较优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增强农民增收本领等举措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Abstract:Theincomeoffarmersisrelatedtothecoordinationof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ndsocialharmonyandstability.Theseissues,lowincomelevelsoffarmersinYunnanProvince,theincomegap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imbalanceofregionaleconomy,increasingofpoorpeople,restrictthescientificdevelopment,harmoniousdevelopmentandleapfrogdevelopmentofYunnan.Onthisbasis,thispaperlistsomemeasuresbasedonincreasingtheincomeoffarmersinordertobuildaharmoniousandbeautifulYunnanProvince,suchastakingthecomparativeadvantagesofYunnan,coordinatingthedevelopmentofurbanandruralareas,relyingon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rogress,enhancingtheabilityoffarmers'incomeandotherinitiativestopromotefarmers'incomeandtomaintainsustainedandrapidgrowthoffarmers'income.关键词院农民收入水平;美丽云南;和谐发展Keywords:incomeleveloffarmers;beautifulYunnan;harmonious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院F32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7-0004-030

引言党的十八大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云南农民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偏低、城乡差距大、地区不平衡突出、贫困人口多,从而制约着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跨越发展。因此,应该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抓手建设和谐美丽的新云南。

1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农民收入和生活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农民收入和生活问题,认为它不仅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尺,而且还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而把改善农民生活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和目标。恩格斯曾经在1894年《法德农民问题》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国家应该“很慷慨地对待农民”,“为了农民的利益而必须牺牲一些社会资金”。[1]列宁在《论粮食税》中多处强调“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2]“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3]中国共产党同样特别重视农民问题,如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中强调调整和制定农业税(公粮)负担的标准时一方面要有利于支援战争,另一方面要“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4]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的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5]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重视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强调“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还直接关系到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带动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从长远看还可能影响农产品的供给。”[6]因此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7]同时“要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8]“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9]目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10]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11]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12]2云南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制约云南和谐发展与跨越发展受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等因素的制约,云南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地区差异突出、贫困人口多,这已经成为制约建设和谐美丽新云南和实现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

2.1云南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改革开放使云南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还比较低,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且呈现出扩大趋势。以2013年为例,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41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少2755元,为全国人均量的69.03%,该年一些发达省市自治区如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9208元、18337元、16106元、15405元、13598元、11669.3元,分别高出云南省13067元、12196元、9965元、9264元、7457元、5528.3元;该年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安徽、湖南等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895元、8332元、8098元、8372元,也分别高出云南1754元、2191元、1957元、2231元。淤2.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就省内而言,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如2000-2013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24.64元提高到23236元,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78.6元增加到6141元,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从4846.04元扩大到17095元,于如果考虑到农民收入中生产投入占较大比重和一部分收入是以实物计算的隐性收入以及城乡居民享有的社会福利差别,则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大。

2.3农民收入地区不平衡突出在全省16个州市中,除少数州市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外,大部分州市农民收入水平都比较低,并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了农民收入地区不平衡现象突出局面。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41元,在16个州市中除8州市(昆明市9273元、玉溪8925元、西双版纳7107元、曲靖市6861元、大理州6677元、楚雄州6357元、红河州6288元、保山市6240元)高于或略高于这个水平,其余8州市(临沧市6066元、丽江市6037元、普洱市5873元、徳宏州5608元、迪庆州5571元、文山州5460元、昭通市4604元、怒江州3250元)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各地区差距明显,如最低怒江州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2.92%,占昆明市的35.0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53%,与这一年收入最高的昆明市相比绝对差距达6023元。盂2.4农村贫困人口多且增收基础脆弱据相关资料显示,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格)的全国农村贫困扶持标准,2010-2013年,云南农村扶贫对象人口分别为1468万人、1014万人、804万人、661万人。虽然经过大力开展扶贫攻坚和减贫工作,使贫困人口数量累计减少了807万人,成效显著。但现存于农村661万扶贫对象人口,仍居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2位,占全国现存农村扶贫对象人口总规模的8%。2013年云南省农村贫困发生率仍为17.7%,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全国为12.7%)。榆这些贫困人群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且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高寒山区、石山区、深山区、干热河谷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境一带,这些地方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脱贫增收基础非常脆弱,持续增加收入的难度最大。

总之,云南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农村贫困人口多,已经成为制约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设和谐美丽新云南的最大障碍。

3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美丽新云南3.1立足云南优势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云南农民收入水平虽然偏低,但增收的潜力也很大,应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南优势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3.1.1利用资源优势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云南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诸如烟草、花卉、药材、橡胶、珠宝玉石、有色金属等,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亚洲“水塔”、“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等美誉。因此,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例如进一步提升云南烟草产业行业竞争力,做大做强烟草行业,建设生态型烟叶原料基地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再如通过做大做强优茶产业,发挥我省茶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工艺独特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茶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延伸深加工的产业链,形成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式增长的产业集群,让广大农民从中获得更多收入。

再例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出口花卉、香精香料等优势行业,依托优势资源,推进深度开发,构建新兴生物产业创新体系,扶持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专、精、强的产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

3.1.2突出民族优势多举措增加农民收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一个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的地区。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是被公认的中国文化资源最具多样性的省份之一。这里生活着25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其中15个是云南的特有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尤其是民俗文化可谓是得天独厚,如饮食、起居、服饰、歌舞、宗教、节庆、民间艺术、民间传说等。由于文化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群众参与性强、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因此,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这一最大优势大有可为。例如一些地区可以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利用少数民族特殊的节日和特有民族风情开展文化旅游活动,还有民族歌舞和民族工艺品都可通过开发形成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像鹤庆县新华村白族人家用金、银、铜加工民族工艺品,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加工模式,生产的民族旅游工艺品,不仅在丽江、西藏的旅游市场上独占鳌头,而且远销东南亚,形成了产业规模,实现了两个文明双丰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1.3发挥区位优势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云南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同四川相连,西北紧倚西藏,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云南占据“贯通两个大洋、连接三大市场”的综合区位优势,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其战略地位和对外开放优势凸显。因此,要利用云南区域优势,拓展境外就业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利用云南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东南亚的优势,积极培养技术型人才,进行人才输出,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从而增加收入。

3.2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13]我们要建设和谐云南,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和任务就是要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就需要按照城乡统筹原则,不断落实和加强一系列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在加大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投入,加大各种补贴力度和完善各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同时,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能力。使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各种收入显著持续增加,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设城乡和谐发展的美丽新云南。

3.3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增收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坚强支撑。党的十八大指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O一O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云南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据资料显示,2012年云南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2%)。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实现农民持续增加收入的因素。因此,需要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理顺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优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产学研紧密结合等措施,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同时由于受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影响,云南农业大部分依然属于传统生产经营,产出率不高,农民增产增收难度大。因此要利用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产出能力,从而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

3.4增强农民增收本领和能力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同广大农民文化科技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云南人均受教育程度是7.6年(在农村远低于这个水平),仅相当于2000年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水平。较低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导致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及其他活动中,不仅思想意识与科技发展对他们的要求不完全适应,而且造成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相对较弱、效率不高、产出水平低、获取收入的能力不强。他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在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中往往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和劳动密集型的工种,进而造成他们收入水平不高。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增收本领和能力,其中包括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各种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等,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增强他们的增收本领。

总之,根据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规划,结合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需要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抓手,充分发挥云南优势、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千方百计增强农民增收本领和能力进而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建成和谐美丽新云南。

注释院淤于盂根据全国和相关省市自治区统计公报整理。

榆根据全国相关省市自治区统计公报整理。

参考文献院[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4卷.人民出版社,1995:312.[2][3]列宁.列宁选集[M].4卷.人民出版社,1972:515.[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合订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4:1224.[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3卷.人民出版社,1993:77-78.[6][7][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2卷.人民出版社,2006:216,24.[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3卷.人民出版社,2006:552.[10]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3:147.[11][12][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12:23.

来源期刊

价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