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他唑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西洛他唑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张春

张春

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西洛他唑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SAH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5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尼莫地平1mg/h持续泵入14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西洛他唑50mg,2次/d。连用14d。两组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表现,意识变化以脑血管痉挛、病情以Hunt&Hess分级,预后以CT、MRI、TCD结果为评价指标。结果:就总体病情来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而对于头部CT或MRI来讲,治疗组出现脑梗死灶11例,低于对照组;且平均血流速度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联合防治效果更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治疗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病率较高且发作经常反复,其患病率高达70%,其中17%~40%将并发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痉挛是一个多种因素参与作用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是导致患者残疾及死亡的重要因素。为使脑血管痉挛得到预防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联合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进行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指导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210例,其中,男性患者100名,女性患者110名,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3-9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岁。我们将这些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各105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并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标准为意识障碍呈波动性或进行性加重;局部症状体征出现或加重;CT或MRI提示出现新脑梗死灶,并排除脑出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TCD测定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120cm/s。对于对照组,我们采用尼莫地平组,入院确诊后即刻应用尼莫地平1mg/h持续泵入,而后根据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追加剂量,连用14d;而治疗组则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50mg,一日2次。

1.3观查指标

我们对两组患者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尿便常规、心电图,每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视乳头水肿、脑膜刺激征、神经病理征等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消失情况。此外,我们还要观察两组尼莫地平剂量增加后低血压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14d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数,行颅脑CT或MRI计新发脑梗死数;以及经颅多普勒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7、14d患侧MCA血流速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方差进行检验,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CA血流速度与脑梗死和低血压的发生例数

我们对两组组间经过χ2检验,治疗组的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和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疗效评价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评定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种类型。显效是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生活完全自理,MCA血流速度降低至>20%;有效是指临床症状体征缓解,仍有轻度锥体系损害症状,生活可自理,MCA血流速度降低至>10%;无效则是指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MCA血流速度低至<10%或不降。

3.讨论

3.1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机制

目前,我们对脑血管痉挛尚缺乏特异性较高的治疗手段,钙拮抗剂,通常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的钙异常内流来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脑血管痉挛的病理主要是由于器质性狭窄与病理性收缩共存所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痉挛动脉的功能与结构有损伤被认为是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很重要,主要是由于能够导致痉挛动脉梗死,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出血量大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原因,出血量越多,就越容易发生脑动脉痉挛,痉挛程度就越重。脑血管痉挛患者治疗后轻者可导致肢体活动障碍和精神障碍以及语言功能丧失,重者可导致死亡。

3.2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血管痉挛的致病机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较复杂,根据现有研究报道认为与血块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氧合血红蛋白分解释放氧自由基、各种缩血管活性物质、血管壁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及钙离子超载等因素有关。目前对脑血管痉挛尚缺乏特异性较高的治疗手段,钙拮抗剂,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的钙异常内流来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选择性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西洛他唑具有抗血小板,扩张血管的作用。

3.3尼莫通注射液与西洛他唑、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比较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约30%左右。尼莫通注射液为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其高度脂溶性使其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进人中枢神经系统,其双氢毗吮环的醋基影响了对血管的选择性,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选择性扩溶脑血管作用最强的钙拮抗剂。尼莫通注射液与其片剂相比,生物利用度有明显的改善,对脑血管病昏迷,吞咽困难的病人尤为便利,从而提高了临床使用价值。西洛他唑而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栓作用,用于治疗慢性动脉闭塞性溃疡、疼痛及冷感等局部性疾病。二者的联合使用所产生的临床疗效更为有效,更有临床使用价值。

3.4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

脑血管痉挛患者治疗后轻者可导致肢体活动障碍和精神障碍以及语言功能丧失,重者可导致死亡。在临床研究中有学者认为脑血管结构特殊,不容易发生痉挛现象。在临床研究中也有多数学者认为脑血管痉挛能够发生于颈内动脉及脑底动脉环中,对脑血管造影能够见到大动脉痉挛,在对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局灶性脑血管痉挛进行手术时可见到脑大动脉的血管径变细。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与西洛他唑联合应用治疗DCVS可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增加显效率,改善预后。本研究联合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治疗,为临床提供新的指导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红艳,戚肪,等.西洛他唑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2月第40卷第2期.

[2].付徐伟,岳慧丽,常留军.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J].临床医学,2012年10月第32卷第10期.

[3].王英,马宝山,邓艳春.尼莫通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1999年8月第28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