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特色产业生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特色产业生态

何颂华

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510000

摘要:本文从打造特色产业生态的关键在于推进业态创新、打造产业生态和推进业态创新的切入点在于培育和集聚核心要素、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特色小镇;建设;特色产业

一、打造特色产业生态的关键在于推进业态创新

特色产业生态的形成,最重要的是靠什么?关键是靠业态的创新,尤其是产业业态的创新。传统制造业如果没有工业设计的业态、品牌营销的业态、智能制造的业态,没能把这些元素叠加进去,没能把这些业态创新出来,还是围绕制造环节,即使是高端的制造,也是难以形成特色产业的生态。制造业特色小镇是产业业态创新的重中之重,需要引进创客类、设计类、研发类、品牌类、营销类等这些新兴业态,如果没有这些业态创新突破,是不可能打造特色产业生态的。那么,制造业特色小镇产业业态创新的着重点在哪里?主要抓住三个方面:抓新兴产业业态的培育和构建。这是当前的重头戏,在新兴产业特色小镇显得尤为重要。加快培育和构建“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产业业态是当前的重点。比如,云栖小镇依托于阿里大数据和富士康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汽车小镇”发展智能汽车与车联网的业态。抓传统优势产业业态的提升和完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出路在哪里?就在业态创新上。比如把原来许多劳动密集型的轻工定义为时尚。既然定义为时尚,就需要在微笑曲线两端的工业设计、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网络营销等方面进行业态创新。总体上看,制造业需要在“产品换代”“机器换人”“制造换法”“商务换型”“管理换脑”等“五换”业态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业态创新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抓历史经典产业业态的重塑和丰富。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产业,既然定义为历史经典产业,重在工艺的传承、文脉的延续、底蕴的挖掘,核心在于工匠精神的重新恢复和发扬光大、工艺大师和美术大师引进和培养,同时要引入现代元素进行业态创新,与历史人文元素进行有机结合、融合发展。

二、打造产业生态和推进业态创新的切入点在于培育和集聚核心要素

打造特色产业的生态,推进业态创新,切入点在哪里?特色小镇是破解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的重要抓手。要把推进要素结构的转型升级作为特色小镇培育发展产业特色的切入点,抓住核心要素做关键性文章,主要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1)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形成适应新型业态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

发展新兴产业业态,比如像梦想小镇、云栖小镇引进一大批创业创新人才,同样的,传统优势产业业态要实现提升和丰富,必须要突破原有人才结构,引进工业设计人才、品牌营销人才等。历史经典产业的重塑和丰富,更是需要国家级大师、世界级名家来小镇扎根耕耘。特色小镇建设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高端的科技研发人才、高层次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网络营销人才和高技能的工程师。

(2)加大产业有效投资,形成特色产业生态的支撑力量。

新型业态需要有顺应新型业态发展的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扩大对新兴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例如要加大总部基地、创新基地、新兴产业基地等产业发展平台的投资,扩大塑造品牌、兼并重组、营销网络等市场开发平台的投资,要把它们作为特色小镇产业生态或业态创新的标志性载体来抓,抓出特色、抓出亮点。要特别重视软投入在打造产业生态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特色小镇软投入统计评价体系。

(3)精心谋划重大项目,形成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生态的产业基础。

特色产业生态培育与发展必须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去。注重引导特色小镇加强项目载体的谋划,重点谋划建设一批产业类、业态类标志性项目,着力发展新兴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建设项目。

(4)推广“互联网+”应用,形成特色小镇特色产业业态新模式。

“互联网+”的前端是工业设计,中端是智能制造,后端是网络营销。特色小镇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探索业态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行“大数据+云服务”,推进商业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小镇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实施“制造业+互联网”,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制造模式创新;实施“制造+服务”,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施“知识+资本+经营+管理”的创业创新模式,建立民营资本与新兴产业对接机制;实施“‘三名’培育试点企业+特色小镇”,探索特色小镇投资建设和运营新模式。

从经信领域特色小镇建设的初步实践来看,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特色产业的生态,特色产业生态的打造重点在于推进产业业态的创新,而培育和集聚核心要素是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和推进业态创新的切入点。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特色小镇建设。

加强对特色小镇规划的指导,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突出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特色,使得特色小镇规划更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落实规划建设内容、重点领域示范工程的保障措施,确保特色小镇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大规划实施效果的监督评价力度,建立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滚动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推进特色小镇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强化试点示范。

通过试点示范,形成带动引领效应;结合区域特色、领域特点和各自基础,组织开展特色小镇试点示范区(街道)建设,探索特色小镇新型建设推广模式。

(3)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对我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与支持。建立省“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建立特色小镇财政预算投入机制,加强我省相关专项资金向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的聚焦,增强政府带动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能力。完善多元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4)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在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向全社会募集股东。采用PPP模式加快改善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化解PPP模式推进的瓶颈。有些地方政府在PPP模式中扭曲了双方平等、互利关系,让民间资本产生惧怕心理。应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评价体系,确保PPP始终运行在健康轨道上。尽快形成科学收益分配模型,形成长期稳定投资回报。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调整投资回报率,从而对社会资本产生吸引力。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各地应对特色小镇进行精心策划包装,广泛宣传推介,全力招商引资。积极探索特色小镇的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工业企业和宜居公共设施等招商引资和运作机制,加快推进我省特色小镇建设。

(6)扎实推进特色小镇项目建设。

围绕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培育、特色街区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聚焦公共性、基础性、创新示范性、业务协同性项目,强化阶段目标和建设进度,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7)探索完善土地利用机制。

各地应将特色小镇列入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鼓励探索居民点迁并、空心村改造、闲置废弃土地整理利用等新措施新办法,解决特色小镇建设用地问题。通过科学规划功能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

(8)引导人才向特色小镇聚集。

强化人口集聚,创新人口管理,加快完善特色小镇的居住、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尤其是创新创业小镇要吸引、留住一批人才在特色小镇工作、居住、生活。

(9)营造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宣传,积极推广成功特色小镇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对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有关特色小镇建设的政府分管领导和部门干部,进行特色小镇工作理论和实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支持举办各类专业论坛、专业会展等活动,引导相关企业、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广大市民和国内外创客、极客参与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形成全方位、全社会支持我省特色小镇建设的良好氛围。

总结语

特色小镇工作对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加快特色小镇申报、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特色小镇的优惠政策,打造若干承载新兴产业发展新载体、新平台,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建设若干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区块,推动鹿城都市化、生态化和时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特色产业生态_陈建忠

[2]特色小镇建设重在谋划特色产业_孙奇

[3]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原则和对策研究_刘锡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