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审丑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语文课堂审丑浅议

刘秀青

刘秀青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路山中学255418

放眼中学语文教材,伟大的作家用高超的手笔,为我们塑造了许多艺术典型,凝聚了作家的审丑观,揭示了他们所处的社会的黑暗和丑陋,也揭示了人这个特殊动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如守财奴葛朗台、势利眼菲利普夫妇、伪君子周朴园、刽子手康大叔、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卫道士鲁四老爷、吝啬鬼夏洛克、严监生等等,这些丑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被写得惟妙惟肖。丑在某种意义上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完整性,写丑也成了作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一个法宝。

一、无丑不足以现其形

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可恶可憎然而又可悲可怜的人物,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首先,在生活上,他用各式各样的套子把自己里里外外裹得紧紧的,包得严严的。他常常晴天穿靴子、带雨伞,坐车支车篷,房子不管怎样闷热,他也不开门窗;睡觉时,除带上睡帽、穿上睡衣,还要把脑袋蒙在被窝里。他不仅要将自己的躯体和物品用套子套起来,而且连自己的思想、精神也要“套”起来。政府告示、法令和保守报刊的文章,是他思想的唯一准则……这些肖像形象和习俗的描写,活脱脱地表现了别里科夫极力把自己埋藏起来的保守的性格特征,以达到形神的统一。

二、无丑不足以言其声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灵魂深处的东西总要从一定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个性化的语言是作家塑造人物的重要内容。轮船上的叫花子于勒粉碎了菲利普夫妇的发财梦,他们担心于勒会成为“拖累”,大骂一通后绕道避开,视亲兄弟为路人,如此冷酷无情。个性化的语言撕碎了周朴园的日盼夜想,暴露了他对鲁侍萍的冷酷和残忍。“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伪君子的最后一点“温情”在连声的诘问中荡然无存。“不迟不早,偏偏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祥林嫂在妇人的祝福声中死去,败坏了鲁四老爷求福求财的心境,这段话足以见鲁四老爷的冷酷兽心。

三、无丑不足以表达其妙

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总是要从行动中表现出来,用刻画细节来表现人物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我们要学会从人物丑陋的动作细节中来认识“丑”的本质。如:“老头子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纵”一“扑”完全超出七十多岁高龄人的动作敏捷度,有力地突现了葛朗台对金子的强烈占有欲,揭示了他贪婪的本质。“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刽子手康大叔用革命者夏瑜的鲜血卖钱,这一连串的动作是他交货拿钱时的场景,深刻地刻画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横蛮、粗野、贪婪的性格。——丑得惟妙惟肖,丑得有声有色,丑得形神兼备,丑得酣畅淋漓,一句话:“丑得如此精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作者也是善于提炼生活中的丑,并且将生活丑变形,化成艺术美。教材中能够从丑的形象中观照“丑中之美”的课文很多,仅选几个点略作论述,希望能借一斑而窥全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形丑而质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达,形体肥大,语言粗俗,行为莽撞,脾气暴躁,其外表可以说是拙劣的,当然属于丑的形象范畴。然而人们却把他视为好汉而喜爱、赞美、颂扬,这是因为人们不堪忍受统治者的压迫,希望有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好汉来拯救他们。鲁达这个形象凝聚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他在丑的外形上闪烁着美丽的光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这类丑的形象的分析,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教会他们识美,即“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剥开丑的外衣,挖掘美丽的灵魂”,增强他们识别美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弃丑图美。

二、形美而质丑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身着罗绸,头戴金玉,恍若蓬山仙子,其外表堪称人中之凤,美艳绝伦。可她的内在本质却“明似一盆火,暗如一把刀”,对待对她不利的人,她表面不仅不带任何愠怒之色,反而面带灿烂的笑容,极力体贴,可是内心已经是毒计暗生,必置人于死地而后快。《葫芦僧错判葫芦案》中的贾雨村,身居官位,仪表堂堂,可他的本质却是忘恩负义、媚上欺下、压善助纣、卑鄙丑陋。

三、形丑质亦丑

鲁迅的《药》中的康大叔,满脸横肉,外貌丑陋;“披着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的捆在腰间”,衣着马虎懒散;“抢,扯,裹,抓,捏”等粗野动作无不透露出他的霸道、凶残。其实质是凶恶的野蛮的狠毒残暴的统治者的象征,形丑质更丑。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这些受动型的丑形象的解剖,可以引导学生解析可怜的被压迫的小人物,看清楚封建统治的罪恶,正视民族性格中特有的弱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

总之,生活中不乏丑,但在艺术大师的笔下只有美,那就是艺术美,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要忽略审“丑”,不要让学生与那份美——审“丑”中能享受到的美失之交臂。所以,在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把“丑”摒弃于文学欣赏之外,而应该挖掘“丑”的丰富内涵,美丑并举,构成完美的审美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的丰富的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