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陵山片区城镇化与农村流通业耦合的减贫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湖南武陵山片区城镇化与农村流通业耦合的减贫研究

周书应,金宁波,王祺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湖南武陵山片区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地区,实现该区域的脱贫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同时,流通产业在促进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是湖南武陵山片区脱贫致富的关键。武陵山片区资源丰富,但城镇化进程缓慢,经济发展难以提升。武陵山片区作为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更是国家重点扶贫对象。本文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新型城镇化、流通产业”这三个关键词联系起来,以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样本进行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与应用性。

关键词:湖南武陵山片区;城镇化;农村流通业;减贫

近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不再只关心吃穿问题,而是向更多维更高层次方面追求生活。流通产业是具有开放性且市场化最高的产业之一。由于当前经济环境多样化,流通也被誉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神经”。对流通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对新时期现代化流通产业的研究,不容忽视。湖南武陵山片区是湖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需要片区流通产业发挥其减贫效应,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一,新型城镇化旨在通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土地集约”实现人口的城乡转移,以提高城镇人口比率,其二,旅游城镇化即以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主要动力的城镇化现象。其他城镇化需要更多产业的发展来推进,而湖南武陵山片区由于其流通产业发展滞后、流通产业基础薄弱。其三,精准扶贫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等手段推进扶贫开发,以减少和最终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样伟大战略下,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两大举措如何在连片特困地区—湘西地区实现协调互动进而更好地促进小康社会建设呢?

1.流通产业的概念与理论

1.1流通产业的概念

流通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为商品流通提供载体,可以提高商品流通的交换率,降低商品消费成本,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片区整体的经济规模和质量。流通产业从前苏联的无流通论,阻滞了流通产业发展到现如今经济学界高度肯定了流通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显著作用。

1.2流通产业的理论

马克思经典商贸流通理论包含了两个重要概念:其一,完整的一套经济循环系统包含了生产、分配与消费三种元素,它们具有联系且相互影响。其二,商品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交换。马克思的理论不仅强调了商品流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指出了贸易的形成代表了商品流通已经到发达阶段,而这一切历史前提是资本的产生。从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商品流通不仅是所有交易行为的总和,更加深层次社会关系的体现,流通产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会制约商品生产的全过程,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2.流通业与城镇化的研究

王水平(2012)分析了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系,认为商贸流通业网点布局、商贸流通业业态演进和技术创新为当前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黎星池、韩小敏(2013)利用我国1991-2011年商贸流通业生产总值的数据和城镇化率的数据,借助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等对我国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互为因果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张建民、陈梅(2014)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集聚效应、市场效应和增长极效应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包双叶(2014)从商贸流通业功能、商务功能和居住功能等方面对城镇化过程中商贸流通业形态与布局提出了一些思考。刘昱、庞亚苏(2014)从城市功能保障、人的城镇化、产业链延伸、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应处理的一些关系。

3.流通产业减贫研究

杨龙志(2013)提出流通产业是否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作用的问题,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流通产业具有先导作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戚英华(2016)首先验证商贸流通业和经济发展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然后对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最后表明商贸流通业具有减贫效应,且商贸流通业对减贫效应的存在具有空间差异性,并提出创新消费方式等建议,减少区域差异促进经济平衡发展。袁平红(2012)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对城市群的经济集聚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但是近几年,其正向溢出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李定珍等(2018)通过对湖南武陵山片区7市州流通产业规模、流通载体结构及流通基础条件若干子指标进行统计,运用GLM回归模型和Amos路径分析模型,实证分析2010-2016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流通产业的减贫效应,发现流通产业发展有显著的直接减贫效应,据此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挥流通减贫效果。黄桂琴(2016)通过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农产品流通产业低技术效率与人口城镇化高增长同时存在,是技术的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推动了农产品流通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城镇化率与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增长的耦合程度在时空上呈现由低到高水平的发展趋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4.城镇化减贫研究

现有的研究指出城镇化对贫困的影响主要有4条路径(Ravallionetal,2007[1];CaliandMenon,2009[2];Martinez-Vazquezetal,2009[3]),一是城镇化的后向关联(backwardlinkages)效应,即通过需求创造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如城镇化对来自农村的产品(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需求增加等;二是城镇化的城乡居民迁移效应,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收入,如外出务工带来的收入回流(remittances)等,这能改善农村家庭的福利和降低贫困(Adams,2004;Acostaetal,2007);三是城镇化的工资增长效应,即城镇化能提升农村地区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城镇化过程中的企业集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产生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需求,这些非农就业相对于务农而言工资水平更高(FafchampsandShilpi,2005;Deichmannetal,2008);四是城镇化具有外部性或溢出效应(Allen,2009),如城镇有关生产技能的信息和知识转移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郊区土地价格上升带来的农民土地出租、出让收入的上升等。

5.城镇化与流通业耦合的减贫策略

一是优化城镇化发展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的环境、夯实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基础、发挥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潜力。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城市商贸流通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高度重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商贸流通业配套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向农村城镇、城乡结合部等区位的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商贸流通业发展业态的投入,或者设立流通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投资流向流通产业,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同步推进,缩短差距,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综合服务功能。二是要激发消费潜力,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应陆续出台一系列的刺激消费的政策,为繁荣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支撑,尤其是要努力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改善居民消费能力,从而让城镇化进程中的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项目基金:文章得到吉首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18SKY83)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