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桥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搭建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桥梁

宋莉潇

宋莉潇

摘要:本文就初高中文言文存在的衔接问题,教师如何做好教学衔接作了简要论述。旨在能使学生更加喜欢文言文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高中;文言文学习;衔接问题;教学方法

一、认识初高中文言文存在的衔接问题

1.初高中教材难度跨越大

高中阶段所选文言文无论是在篇幅、词汇量方面还是在主旨内涵方面都较初中难度增大很多,而且这种差距缺少必要过渡。高一新生接触课文后感到高不可攀,学起来非常吃力,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就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我市使用的初中语文版教材是按照主题组元的,七、八、九年级所选文章体现了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趋势,以游记、寓言、小品文、杂文等短小精悍而又颇有趣味的文章为主,个别较长篇目或词语认知难度大的篇目都作为加星号的自读课文出现,整体难度不大。进入高中阶段,选文篇幅猛然增长,如必修一中的《鸿门宴》、《荆轲刺秦王》都达到了两千字左右。选文辐射面进一步扩大,涉及到先秦、两汉、两晋、唐宋散文等名篇,文章内容也更加丰富,如《赤壁赋》引发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文中有对黄老思想的解读,存在一定理解难度。初中、高中文言文教材的跨越度过大,让高一学生一时间难以招架。

2.初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差异大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航标,课标直接决定了授课内容。初中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在《具体建议》中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而高中课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重点考查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初高中课标在对文言文要求掌握上是存在“断裂带”的。初中对词法、句法现象不考查,不在考试内容中出现,而高中却提出“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其中的举一反三又岂是蜻蜓点水便可学会的,需要大量的时间讲解和练习,学生在初中阶段如果没有进行语法知识学习,到了高中就要求他们掌握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是不现实的,高中教师只能重头补齐。

在中高招试题导向上,初高中的差异体现更加明显。中考文言文篇目全部选取课内讲读课文,而且只考实词,这就增强了初中教师授课的重心和备考的针对性,不必花费精力去讲解文言现象,只要记住讲读课文的课下注释,文章的阅读就没有什么障碍了。而到了高中,考题全部选自课外,文章长、知识点多,各个能力阶层的考查都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理解把握的基础上,“没有进行过语法知识学习”这种非常情况让文章疏通步履维艰。初中课标不要求、教师不讲、学生不学,上了高中马上要用,学生两眼一抹黑,这也令高中语文教师感到无奈。

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形成了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要冲出困境,找到学习传统文化和体现考试实效的契合点,就需要在观念和行动上做出努力。

二、架起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桥梁

1.做好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问题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感到不便的是高中教师,但是单凭“恶补”效果不好,短时间的突击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高中课时少,教学任务重(每学期有必修两本书要学习),拼凑挤出来的时间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呼吁教学管理部门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将初高中学段纳入整体统筹安排,组织力量研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指导初高中学校、教师合理安排语法教学内容。

高中教师也要主动出击,尽量弥补衔接不当带来的不足。可以在开授高一新课前进行一次语法知识的摸底测试,对高中阶段常用的词类、句子成分、特殊句式等知识点进行检测,再因地制宜做必要的知识补习,让大部分学生在接触高中文言篇目前对语法现象有个整体认识。在做这个工作时,高中教师要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情况做些了解,比如初中阶段翻译要求为了解大意,也就是意译就可以,教师对一些文言现象就不会加以语法角度的强调。如:“失期,法皆斩”中的“法”字应解释为“按照法律”属于名词做了状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为形容词做了动词,是“吹绿”的含义。教师讲解时只要学生可以通顺翻译理解,不会过多解释语法知识。对高一新生讲解时就可以结合初中阶段学到但没有涉及语法的例子,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到高中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会出现不少困难,届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的例子做归类专题讲解。

2.重视教法衔接

初中文言文学习侧重整体感知和背诵积累,追求整体理解,高中阶段强调了文言知识的构架和系统性。面对中考、高考命题难度差异大,考试导向不同的现实,高中语文教师也应在教法上和初中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1)高中教师要宏观把握初高中文言文考查导向

高一教师可以早作准备,研究整个中学阶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有意识地在备课中加入初中文言文的内容,从思想上明确差异,认识到断层的存在。切不可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建议高中教师搜集几份中招文言文考题,了解考试内容。

(2)向学生明确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要求

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文言文掌握情况,教师要明确高中学习要求。如在文言词汇学习方面有以下几点:①每节课要明确重要实词,对于有代表性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以及一词多义现象做好标注。建议学生用固定的符号做标注:如用“△”表示一词多义,用“☆”表示通假字,用“□”表示词类活用,用“○”表示古今异义词。并在文中注明△1、△2、☆1、☆2……这样做标注是一边学一边整理,一篇文章学完了,其中有几处知识重点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样的要求一旦确定下来就要督促学生坚持使用,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符号法对听课及复习起到的作用。②整理每课重点虚词,尤其是出现次数比较多的几个,写清楚例句、含义、用法。学生要准备文言文学习笔记,定时汇总词汇并不断扩充,形成自己实用的文言文资料库。③学习判断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能够判断倒装类型,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注意观察总结倒装标志。

以上要求具体甚至繁琐,学生可能会一下子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头几篇课文讲解中督促、检查,并长期坚持严格要求、检查落实,指导学生逐步养成文言文学习习惯。

(3)安排好教学梯度,把握授课节奏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现状摆在面前,一个更为复杂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很难一下子构建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由易到难的梯度,把握好授课内容展开的节奏,做到有张有弛。要结合学生情况,避免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以必修一所选的三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为例。《烛》文篇幅不长但知识点相比初中增多不少,教师可以把教学重心放在“立规矩”上,放慢授课节奏,把重点内容讲细致。落实知识点并指导学生使用符号法标注,对于典型的文言现象要分析透彻,讲清楚知识类型,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不至于手忙脚乱,但接触到的是严格、规范的学习。课文内容增多但不能压缩课时,每节课都要留出时间总结重点知识,并要求学生课下整理词语,一篇课文结束时要进行测试,了解教学效果。学习第二课《荆》文时,教师可以沿用上节课的方法,开始让学生筛选知识点,典型的文言现象要勾画,但也要避免字字揪住不放的现象。要重点检查学生整理的知识汇总。第三课《鸿门宴》的学习可以多一点放手,从中节选一部分由学生讲解补充,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教师充当教练,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存在于教材、课程标准、授课方法、学习方法等多方面,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教材修订者、权威考试部门、教师、学生共同努力,一起架构初高中连贯的大语文学习体系,真正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人手中心中代代传递。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4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