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儿童心理行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儿童心理行为分析

徐巧珍

徐巧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310003)

【摘要】中国目前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1%[1]。儿童人口的庞大数量,儿童患者的数量也随之变的庞大,儿童的护理与治疗任务也变的艰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更多的家长能给儿童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忽视的儿童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给儿童入院治疗与护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麻烦。

【关键词】儿童;心理行为;影响;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234-01

引言

儿童患病人数庞大,治疗护理的压力大。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大大的提高儿童恢复的效率。而同学心理对配合治疗和身体恢复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好的心理干预不仅能给治疗带来方便,而且能更好的解决医生护士和儿童家长的矛盾。

1.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大陆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亿,据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即为(5.07±1.70)%。

虽然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儿童保健管理率从2000年的73.4%提升到2012年的88.9%,说明中国现在更多的儿童受到了专业的治疗和管理,但是中国儿童还是存在这非常大的健康问题。

2.患儿心理分析

从孩子出生,一切像命中注定一样哭泣从医院开始,也将在这里延续,“医院”这个每个人熟知词汇也几乎成为了悲伤和恐惧的代名词。事实上,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走进医院就意识就或多或少的有恐惧心理,只是儿童的表现方式更直接。时常儿童就医时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

2.1恐慌不安心理,人类对陌生和不可遇见的事物除了具有好奇的心理外,大多数情况下表现是一种恐慌的心理,正如原始人类对位置现象的敬畏最终形成了我们宗教信仰的雏形。儿童也一样,由于自身年龄的因素,对事物的认知有限,平时没有疾病和住院的概念,一旦被送入医院,恐慌和不安的情绪产生是必然的。

2.2反抗心理,人类天生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如果认为自己要受到伤害,会毫不犹豫的反击。有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心理导致的一种反抗心理,这种心理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抗拒性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因为儿童在就医时,有恐慌不安和反抗的心理,所以出现了就医时儿童的各种表现,根据患儿在就诊时的心理行为不同可以分为3中类型[2]:

1)I型:合作型,患儿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能很好的配合医生和护士;

2)II型:诱导型,不愿接受治疗,但经过医生诱导,教育或者恐吓能坚持完成这个疗;

3)III型:强制型,不愿意接收治疗,经多方诱导无效,采取强制方式才能完成医疗。

3.案例分析

患儿,男,4岁。从3岁开始出现了浅龋,4岁时牙因龋齿引发牙髓炎,剧痛难忍,来医院就诊,因是午夜,怕影响到其他值人,医生或许语气较重,可以看出他的一丝恐惧的眼神。治疗前,没有充分沟通,涡轮机的声音及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使他完全拒绝治疗,即使威胁他这种牙痛会一直存在都无济于事,他的父亲情急之下打了孩子。致使后来孩子就医时更加的恐慌和反抗。其实医生护士在就诊过程中使用很多方法:

许诺:适当的鼓励型许诺,是可以的,但是应该在成人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如果向孩子承诺了某件事情,就应该做到,不然,起初是孩子的失望,继而再次的治疗许诺效果大打折扣。

哄骗:欺骗孩子治疗过程没有痛苦,很好玩,或孩子喜欢的医疗设备,成人开始哄骗孩子可以拿走,但完成治疗后又不能兑现。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新的心理伤害,长大后也会学着怎么欺骗。

恐吓:这种行为尤其不能出现,过分的恐吓往往会造成孩子的自我封闭,演变成抑郁甚至是自闭症。有国外媒体曾经提到过,有的诊所常规地设立了“小黑屋”,为了使孩子配合治疗,医生把“不听话”的孩子强迫进入这种封闭的空间,造成心理上的打击,迫使其服从,其结果往往是虽然进行了治疗,心理问题却映现出来。我个人认为,即使对于“不听话”的孩子,哪怕选择放弃或延缓治疗,也不能以恐吓的方式来迫使其接受相关医疗服务。

打骂:在患儿不配合,而医师的其他病人在焦急等待时,会促使家长“心急如焚”的状态出现,继而,对患儿大打出手,造成儿童的更多不配合,哭闹的声音会引起更多同时就诊患儿的恐惧感,会引起连锁反应,整个诊室混乱不堪(尤其是在假期儿童集中就诊时)。家长的打骂行为无助于儿童配合治疗态度的改善,反而加重了其对立情绪,也反映了家长平时家教时的无力表现。这种打骂行为一般会造成孩子成人后的暴力倾向。

4.心理安抚

从儿童进医院开始,心理就发生了很多变化,恐慌和不安已经出现了。再加上身体上的不适,给患儿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医院环境至关重要,但是儿童就医环境都存在许多的问题:1)就医环境拥挤嘈杂、混乱;2)环境设计单调,缺乏统一性和趣味性;3)环境缺乏参与和互动性。不过目前很多儿童医院都已经开始重新设计就医环境,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布局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其次对患儿家长监护人的心理安抚,从上面案例可以看出,家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最最关键的作用。对家长的心理安抚,会给后续的治疗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患儿就医过程中,家长的情绪多处于不安、焦虑和急躁。此时的家长的神经是紧绷的,护理人员在接触家长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用专业严谨的态度给予家长信心,使家长的情绪稳定下来。

通过患儿心理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患儿心中主要存在恐慌和反抗的心理。要安抚好患儿首先要了解患儿的准确的心理信息,一般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观察法,仔细观察孩子的动作、言行等外部表现,以判断他的心理活动。给予准确的情绪安抚。2)调查法,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习惯、性格。以便了解孩子。让孩子的情绪尽快稳定下来。在获取患儿的心理应该以引导和心理暗示的方式,去给患儿信息是之从恐慌中脱离出来。可以通过男女患儿各个年龄段对感兴趣事物的分析给予话题,转移患儿的恐慌,使之情绪稳定下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人口普查资料[R].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卫生产业[J].2011年31期.北京市.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