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1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1例疗效观察

游国琼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血清HBeAg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血清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针对性用药,如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免疫功能紊乱患者给予调整免疫功能药物,肝细胞损伤患者给予肝保护药物,本文将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54例,女37例,年龄在34-69岁之间,91例患者乙肝病毒标记物HBeA、HBVDNA及HBeAg血清学检测结果均呈现阳性,未见合并甲肝、丙肝、腹水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未见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9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2±2.7)岁,平均病程(18.7±2.4)月,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6±2.9)岁,平均病程(16.5±2.7)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习惯及饮食干预措施,要求患者保持规律生活习惯及合理饮食,除出现黄疸或转氨酶显著升高患者要求卧床休息外,其他类型患者均要求其适量运动,在综合干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1次/d,同时口服保肝药物肝泰乐3片,3次/d,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注聚乙二醇干扰素500万U,2次/周[1],治疗时间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乙肝病毒标记物转移率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谷氨酰转肽酶(GGT),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学检查指标包括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血清HBeAg转阴率[2],肝纤维化检测指标包括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血清ALT、AST及GG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药物何时、选择何种药物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如患者出现免疫应答不佳时不适于给予抗病毒药物,患者出现黄疸症状时则可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通常临床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本文将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临床中,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联合用药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平,何维新,周艳,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核昔(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肝脏,2013,18(2):99-101.

[2]那妍,娄宪芝,王迪,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日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