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急救队伍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急救队伍建设

葛琳

葛琳(宁波市急救中心浙江宁波315041)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085-02

【摘要】院前急救机构肩负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使命,而建设高素质的急救队伍是全面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论述了急救中心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急救人员队伍建设,以“抓建设、求改革、促发展”为总体工作思路,加强思想建设、加强学习培训、加强管理创新、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勇于争先、文明廉洁的急救队伍。

【关键词】急救机构创先争优队伍建设

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1]。院前急救机构肩负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使命,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院前急救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宁波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2],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急救队伍,是深入推进中心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全面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中心高度重视急救队伍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始终把加强急救人员队伍建设作为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以“抓建设、求改革、促发展”为总体工作思路,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勇于争先、文明廉洁的急救队伍。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加强思想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的急救队伍

抓好队伍建设,政治思想是先导。中心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之首,采取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水平。

(1)坚持考评制度。中心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制订了《党员学习考评制度》,在普通党员中开展“四个一”学习活动、要求党员坚持每月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天,每季度通读一本书,每年撰写1-2篇学习体会,支部每半年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2)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坚持和完善中心理论学习制度,年初制定了《宁波市急救中心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意见》,抓好党员干部学习的同时抓好普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深入开展“三思三创”活动,通过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撰写“解放思想在卫生”体会文章、召开由中心中层以上干部及各县市区急救机构负责人参加的“三思三创”专题读书会等活动,帮助全体党员干部提高把握大局、准确理解和科学办事的能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的干部队伍。

(3)开展党性教育。开展一系列学党史强党性活动,在中心网站开辟“党建学习园地”组织学习《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的知识选编》、《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等知识,在职工中开展了读书征文演讲活动,并选派代表参加市卫生系统的演讲比赛;在党员中组织“党员人人上党课”,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村官普发兴》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急救工作的政治方向。

(4)开展急救文化建设。一是结合文明单位等系列创建活动,加强对职工急救服务核心理念教育,组织职工开展急救精神大讨论,对急救精神进行总结、提炼,将“敬业、奉献、合作、奋进”作为中心急救精神的集中体现,进一步强化了“为生命赢取每一秒”的院前急救服务理念。二是加强单位文化氛围建设,在“七一”、“十一”、“五一”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职工开展文艺创作和文化娱乐活动,对外提升了急救人员的良好形象,对内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

2加强学习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急救队伍

抓好队伍建设,业务能力是基础。近年来,中心以全员培训为平台,不断加强学习培训,2011年中心共组织学习培训25次,参加人员536人次,使全体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提升。

(1)业务培训常抓不懈。继续开展全员急救知识培训,投入资金64550元,印制全员培训资料1390册,确保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30个学时的业务培训,提高中心人员业务素质和急救知识;开展全市急救人员业务培训,举办三期全市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班,共有70余名医生、驾驶员、调度员参加了培训;与宁波市中心血站、市莨菪所首次联合举办管理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的管理干部达80余名。

(2)完善进修学习制度。在急救医生紧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安排院前急救医生到市级医院参加业务轮训、短期进修,2011年外出进修的医务人员比上年增长了近60%;落实医学继续教育有关制度与要求,积极组织学术讲座,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3)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开展“百日急救竞赛”活动,“百日急救竞赛”活动自2009年1月1日开展以来,已持续开展了十轮,共有55人、458人次参加了竞赛,226人次获得优胜个人;举办第二届全市院前急救技能大赛暨全省院前急救技术比武选拔赛,鄞州、北仑区急救分中心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市急救中心选派3名驾驶员参加第二届全国急救中心驾驶技能大赛,荣获团体第三名。

3加强管理创新,打造一支勇于争先的急救队伍

抓好队伍建设,制度管理是关键。近年来,中心坚持“制度管人”的原则,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创新管理机制。

(1)推行科室绩效考核。出台《宁波市急救中心2011年科室绩效考核评分细则(试行)》,建立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科室绩效考核细则分共性与个性两个部分,共性部分考核科室在思想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安全生产与综合治理、信访工作、信息工作、档案工作、环境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工作情况,个性部分结合各科室工作任务,着重考核各科室工作质量与水平。严格兑现奖惩,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晋职晋升的重要依据。

(2)推行干部竞争机制。出台《宁波市急救中心中层领导干部竞争选拔工作实施方案》,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行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2011年8月中心开展了中层领导干部竞争选拔工作,通过实行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新提任6名中层干部,进一步充实了中心的中层干部工作队伍,提高了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推行岗位分类管理。按照不同岗位人员的特点和要求,坚持分类管理原则[3],逐步建立起身份明确、职责清楚、管理规范的人员管理新格局。制订出台《急救医生现场抢救处理与操作考核暂行办法》,加强对急救医生现场抢救处置的考核,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病历考核标准,强化急救医生现场抢救处理与操作的日常考核检查工作,现场抢救平均处理率从2010年的80%提高到2011年的95.39%,大大提高了急救医疗救治力度,确保了急救医疗服务质量。

(4)推行先进典型示范。开展各项评优评先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了争创“共产党员示范岗”、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职工中开展了争创“工人先锋号”评选活动,宣传培育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4]。积极挖掘身边急救人员的感人事迹和典型人物,党员王国文、葛琳同志分别被推荐入选为宁波市闪光言行“月度之星”、浙江省闪光言行“月度之星”候选人。

4加强作风建设,打造一支文明廉洁的急救队伍

抓好队伍建设,廉洁行医是根本。近来,中心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狠抓急救服务作风建设,自觉接受社会、病人及职工的监督,努力树立文明廉洁的急救人员形象。

(1)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利用职工大会、科务会组织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活动等,加强对全体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育良好的职业操守。加强党风廉政学习教育,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参观《法制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等,进一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自觉性。

(2)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以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涉及组织人事权、财务审批权,药品、器械、基建、后勤采购管理权等管理岗位的人员,以及遵循急救原则转送病人的急救岗位人员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工作岗位为基本单位和查找主体开展廉政风险评估工作,认真进行岗位分析,查找出当前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并完善相对应的防范措施,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3)推行行风和工作质量考核制度。完善《宁波市急救中心行业作风和工作质量考核细则》,每月组织实施行业作风和工作质量考核,不断提高急救服务质量。规范急救服务行为,严格急救出车管理,制订急救人员因医院床位满病人未能就近转送时须向调度员报告、病人家属自行选择医院时须有病人家属签字的规定,进一步规范院前院内病人交接制度;通过扩大投诉渠道、开通网站行风监督等措施及时有效地对急救服务进行监督,每季度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011年急救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9%,急救人员按照“就急、就近、专科”急救原则转运病人,执行率达100%,无转运不当投诉。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既是新时期急救机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急救机构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创先争优中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立足本职、严守德行,勇于实践、服务群众,增长才干、争当优秀,必将不断推进急救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必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此中心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窗口、市和谐单位、市“工人先锋号”、市二星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心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队伍建设工作力度,促进中心进一步改革发展,为加快推进全市院前急救事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卫医发〔2004〕156号),2004年5月17日.

[2]《宁波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3]荆泽峰.以绩效改进为中心.以程序公平与标准公平为基本点[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5月总44期:46-48.

[4]杨金星、陈伟.论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0年9月26期: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