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季进吉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大场镇中心中学266414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生物教师在完成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任务的同时,应该努力实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生物第六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来谈一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实现课程育人。

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更加关注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单元教学内容不多,笔者利用教材资源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学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时,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各个类群生物种类占世界种数的百分比,得出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裸子植物在我国特有种类多、占比大,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种数均占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大熊猫世界闻名,多次作为使者旅居海外,为中外交流搭建了友谊的桥梁;多种动物类群的种数位居世界前列……这就悄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时,特别要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如当阳玉泉寺的千年银杏,宜昌五峰的大鲵、长阳的珙桐、神龙架的金丝猴、长江中的中华鲟,湖北省内石首市的麋鹿、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等,学生领略到了家乡的生物多样性。

2.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大多隐含在生物学知识中,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来体会辩证的思想和自然观。在学到引进外来物种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能不能引进”、“怎样引进才安全”等问题,让学生明白不能随意引进一个新物种,只有通过严格的科学论证以后才能引进,以免对本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在教学中渗透珍爱生命和环境保护教育。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目标之一。初中生物的核心是人与生物圈,其实人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与生物圈中的生物、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生物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既体现了生物学科的本质,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在学习乱捕滥杀威胁生物多样性时,笔者简介了“藏羚羊的跪拜”一文。文章刻画了一只怀孕的母藏羚羊,在老猎人面前深深跪拜,含泪乞求老猎人放母子俩一条生路。而老猎人在狠心射杀了这只藏羚羊后,才发现它怀孕的事实,被其伟大的母爱所打动,放下猎枪,永不打猎。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歌颂了藏羚羊伟大、神圣的母爱,揭示了世间万物皆有情、生命皆可贵的道理。接着笔者展示了藏羚羊被猎杀后的现场图片,学生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一种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进一步深化德育内涵,实现实践育人。

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活动,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并重,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渗透德育、提升素质的另一途径。

1.将分类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

在学习尝试给生物分类的内容时,通过超市、药店购物的经验来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尝试给生物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中整理自己的书桌,回家后利用分类的原理帮助父母整理家里的衣柜或厨柜,然后分小组交流每个人实践的情况。

安排这一活动,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方法实质,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二是为父母分担了家里的劳动,通过分类整理,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是对父母的回报、感恩。

三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开展给校内植物制标牌、制作鸟巢等活动。

学生自愿报名,可选择一种植物写出标牌上的内容(中文名、拉丁文学名、科名、属名、分布、用途等),然后由学校统一按内容制作,再由学生把标牌放到相应的树木处;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设计制作一个鸟巢,安放到校园的树林中。在活动中学生复习巩固生物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亲手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开展“我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献一计”活动。

在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之前,要求学生通过双休时间调查本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初步弄清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感受本地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在此基础上开展为保护献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初中生物教材中德育内容丰富,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提升国民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