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观察

/ 1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观察

王继明

王继明(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261300)

室性期前收缩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稳心颗粒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制剂,临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9年8月~2011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20例。稳心颗粒组(治疗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2~82岁,平均57岁;其中冠心病35例,肺心病6例,风心病5例,心肌炎5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非器质性心肌病7例。心律平组(对照组)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0~80岁,平均55岁;其中冠心病36例,肺心病5例,风心病4例,心肌炎5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非器质性心脏病8例。两组年龄、病程、病因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适应证给予原发病的常规治疗,不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组患者加服稳心颗粒每次9克(1袋),每日3次;对照组病例口服心律平,每次150mg,每日3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显效

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前减少85%以上,心悸等其他症状消失。有效: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50~85%,心悸或其他症状有所减轻。无效: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小于50%或加重,心悸或其他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2结果

2.1对室性期前收缩的影响

稳心颗粒组显效28例(46.7%),有效24例(40.0%),无效8例(13.3%),总有效率86.7%。心律平组显效27例(45%),有效24例(40.0%),无效9例(15%),总有效率8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临床主要观察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主要症状的变化,治疗组显效33例(55.0%),有效25例(41.7%),无效2例(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23例(38.3%),有效25例(41.7%),无效12例(20%),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稳心颗粒组明显优于心律平组(P<O.01),有显著意义。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60例,其中有3例服药后出现轻度头晕,1例出现轻度恶心,未给予特别处理,自行缓解,其余病例在服药过程中均无不适主诉,心电图亦无诱发心律失常的证据,均能耐受疗程时间。对照组2例出现轻度恶心,2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Q-T间期延长而停药。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无明显变化。

3讨论

步长稳心颗粒是我国第一个经膜片钳技术证明有多种离子通道作用的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以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方,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心律失常多由于起搏点的自律性增强环形折返或局灶性微折返、平行收缩、继发触动四种方式产生。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使用Ic类药物虽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但心律失常病死率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具有良好疗效,并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其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心律平组,副作用小,而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都有副作用,有些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稳心颗粒适用于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长期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