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肾法治疗慢性肾炎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调理脾肾法治疗慢性肾炎浅见

韩生林

韩生林

(甘肃省成县抛沙镇中心卫生院7425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32-01

病例摘要

例一:患者王某某,男,56岁。慢性肾炎六年,经中西药治疗,疗效时好时坏,经人介绍来我处门诊治疗。

症状体征:面色黄白,颜面与下肢明显浮肿,腰痛尿少,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滑。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5,白细胞2—3,颗粒管型1—2.血压80/120mmhg。证属脾虚湿盛。治以健脾利水。方用胃苓汤加味;

处方:苍术15g,茯苓20g,木香10g,陈皮10g,泽泻20g,猪芩15g,白术15g,肉桂6g,半夏10g,厚朴10g,萆20g,益智仁15g,台乌15g,小蓟炭15g,白茅根20g,苏叶10g,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中晚服,连服十五剂。

效果:尿量增多,浮肿消,苔腻已化。尿检:蛋白少量,管型(一)、红细胞1—2。更方参茯白术散,五皮饮,辅以桂附地黄汤治疗两个月,尿检正常,诸症消失,追访三年未再复发。

例二:陈某某,男,46岁,患慢性肾炎8年,病情加重,来我处治疗。

病状体征:颜面轻度浮肿,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尿量少,腰酸背痛,喜热怕冷,舌淡苔白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缓弱。尿检:蛋白(+++),白细胞1—2,红细胞2—4,颗粒管型0—2,血压70/100mmhg。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方以真武汤合五苓散化裁。

处方:茯冬30g,白芍30g,白术15g,生姜30g,附子10g,桂枝10g,猪苓6g,泽泻15g,熟地20g,山药15g,山萸15g,仙灵脾15g,益智仁15g,菖蒲10g,党参15g,巴戟天15g,黄芪30g,丹皮6g,知母6g,黄柏6g,陈皮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中晚服,连服二十剂。

效果:服上方二十剂后,尿量增多,浮肿消失。尿检:尿蛋白、红细胞、管型残留不净,遵前法加白茅根、杜仲、益母草、石苇、萆薢、川断等,调治三个月,尿检转阴,体征消失,随访二年来未再复发。

临床讨论: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与外邪侵袭,内伤脾肾有关,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脾肾虚损为发病基础。其本在肾,其制在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肾主封藏,脾气旺则运化正常,肾气充则精关得固,由于脾肾亏虚,脾虚则土不能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横溢肌肤渗脉络而浮肿、尿少;脾气虚弱,肾精失养,每致肾气不足,封藏失权,精关不固,精脂下流,精微外泄,出小便而为尿蛋白,红细胞,管型尿。故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治疗慢性病肾炎不能只着眼于肾,而应调整全身脏腑机能,尤其调理脾肾更为重要。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升清,统摄血液,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肾藏元阴元阳,为人体生长生发之根,脏腑机能活动之本。用药以调理脾肾为主,佐以温阳利水之品,脾土健运能制肾水,促进肾功能恢复。在温补肾阳时,需顾护肾阴。唯有全身症状改善了,尿蛋白、管型尿、血尿才能相应地减少直至消失。但在临证中还须针对病因,辩证施治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