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洪淇

洪淇(江苏省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4433)

【摘要】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有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服用参松养心胶囊4周,观察服药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变化。结果:服药4周后,58例病人31例早搏显著减少,显效率53.5%,总有效率达84.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自律性增高的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疗效确,服用方便,临床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老年病人心律失常

过早搏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尤为普遍,严重心律失常可影响血液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慢性病防治所专科门诊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全部病例均为诊断为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72岁±12岁);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20例,风心病3例,肺心病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病因不明者14例;室上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19例,室性早搏25例,混合性早搏(室上性及室性早搏)14例。患者入选时分别具有心悸、心慌、胸闷、头晕、黑目蒙等不适。

1.2治疗方法:未用或停用之前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给予服用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6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服药前及服药后均进行心脏听诊、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心悸、心慌、胸闷、头晕、黑目蒙等症状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程度。

1.3疗效判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和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2]:显效: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均示早搏消失;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短阵心动过速消失;早搏较治疗前减少80%以上;早搏级别降低2度;心悸症状消失,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有效:心脏听诊、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监测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或早搏级别降低,心悸或其他症状有所减轻。无效: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监测早搏无变化或加重,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用t检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检查:58例患者治疗后其中47例(81%)心悸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与用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2.2心电图检查情况:用药前及用药四周后复查心率、PR间期、QRS时限、QTc间期经比较各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心率、PR间期、QRS时限、QTc间期变化(n=5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服用参松养心胶囊4周后31例早搏显著减少,显效率53.5%(P<0.05),49例早搏减少>50%(总有效率84.5%)。

2.3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3例,均为轻微胃肠道不适反应,经改为餐后服用后胃肠不适反应消失。服药前与服药4周后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比较无明显变化。

3讨论

老年人心律失常多见与老年人窦房结自律性或传导性明显减低,窦房结内起搏细胞的数目减少,心肌细胞退行性纤维性变,顺应性减低,心房、心室压力增高和容量增大及器质性心脏病发病率高等因素有关[3]。同时,由于老年人生理特点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耐受性差,副反应较普通人群常见。参松养心胶囊成份主要为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是对多种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在不同膜电位水平对ⅠNa、ⅠCa,L均具有阻滞作用,对抗哇巴因引起的触发性心律失常,并能改善心肌缺血和保护缺血心肌。本文证明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自律性增高的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临床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患者易于耐受,尤其适宜于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M].1995,91-93.

[2]陈可冀.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8-319.

[3]朱晨.956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5):385-386.

[4]胡昊,唐海沁,李洁华,等.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2):16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