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内科书提取“胸痹”辨证规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基于中医内科书提取“胸痹”辨证规范研究

李银如肖韵萍

李银如肖韵萍(江西省新干县三湖镇卫生院331300)

【摘要】目的本文从中医内科书入手,采用中医内科病症的辩证规范研究路线,即以文献资料、临床资料和专家问卷为依据,通过降维规范处理,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胸痹的辩证规范规律,从而最终建立胸痹辩证规范。

【关键词】中医内科胸痹辩证规范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97-02

随着国内中医内科书学术水平地不断提升和出版数量地不断增加,我国的中医内科教材体系逐步完善,然而,中医内科书中有关胸痹的证型以及所属症候虽有趋同的发展态势,但尚未实现规范统一,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将目前的中医内科书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参考中医内科和相关权威著作,参照国家标准,对中医内科书中有关胸痹症候进行统一研究后,初步提取胸痹症候辩证规范。

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的长足发展,中国内科书籍的编写和出版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然而,海量的内科书籍中有关胸痹章节的名称命名、定义、病机和病因说法不统一,存在着书籍学术水平、出版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书中胸痹症候辩证不能形成统一规范,因此,有必要选取具有权威性的中医内科书籍提取胸痹辩证规范。

2、选取具有权威性的10本中医内科教材为研究对象

2.1选取权威、高质量中医内科书

经专家讨论决定,从海量中医内科书中筛选10本权威、高质量的中医内科书。

2.2数据预处理

对选出的10本中医内科书籍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数据质量达到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这里进行预处理的数据主要包括症状和证型两个方面。

2.2.1胸痹相似证型的等价转换

从病机、病因、病性、病位和症状五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通过专家集体讨论决定进行等价转化,转换后采用相似证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作为证名,等价转换如下:

2.2.2相似症状进行统一规范和降维

在书中对等价转换后的胸痹证型进行了具体症状的统计,发现对症状的描述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词多义:一个名词有多重解释,症状描述的眩晕,既可以是头晕,也可以是目眩,还可以理解为眩晕并见。

多词一义:概念内涵相近或者相同,但是表达不同。比如,胸闷可以描述为心胸满闷、胸中窒闷、心痛憋闷、间有胸闷、伴有胸闷等等。

词义模糊:具体含义不明确,模棱两可。比如,面色白可以理解为面色苍白或者面色晄白。

词义交叉或涵盖:两个词或者多个词在含义上有交叉或者涵盖。比如腰膝酸软和腰酸乏力的交叉含义为腰酸等。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参考《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词典》、《中国大辞典》、《中医诊断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并且结合书中的具体证型,将相似的症状进行统一规范和降维,其中,脉象按照脉数、脉位、脉力、脉长、脉宽、紧张度、流利度以及均匀度进行分解,舌象按照舌色、舌质、舌态、苔色、苔质和舌下络脉六个部分进行分解,按照一般性症状列出如下:

一般性症状规范降维

3、研究结果分析

3.1通过预处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0本高质量中医内科书胸痹病名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胸痹、心痛,两者和而言之,或者分而说之,没有其他的名称,并且将冠心病心绞痛归属在中医胸痹之中,这说明了现在高质量中医内科书对胸痹病名认识比较统一。根据第一作者和书籍属性的统计,可以得出,高质量、具有权威性的中医内科书籍中,第一作者为国家名医且教材类和工具书占据了中医内科书籍的3/4,上述论述均说明作者和书籍的属性对于书籍质量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

3.210本高质量的中医内科书中,出现了41个不同名称的证型,经转换后,生成18个不同的证型。18个证型中比重超过25%的证型有以下几种:痰浊闭阻、寒凝心脉、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心气不足、阳气虚衰、气滞心胸、心阳不振证、心阴亏损等,将以上这些证型作为胸痹的基本证型。从18个证型提取证素,病位证素分为4个:心、肾、心脉和心胸。因为胸痹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症状复杂多样,气血津液病症、脏腑病症和肢体经络病症等症状都有涉及,其中,胸痛、心悸、胸闷、气短在胸痹临床上最常见,可以将此认定为胸痹病症的主要症状。

3.3基于中医内科书提取胸痹症候的辩证规律

10本权威性、高质量的中医内科书,经过分析规范后,提取11个证型作为胸痹的基本证型,包括:心血瘀阻、痰浊闭阻、寒凝心脉、心肾阴虚、心气不足、气阴两虚、心肾阳虚、阳气虚衰、气滞心胸、心阴亏损、心阳不振,结合之前提取的胸痹主证,以上11个证有规范化的新症候表述。心血瘀阻证表述为:胸闷,胸痛如绞,痛有定处,入夜加重,日久不愈,心悸气短,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或结;寒凝心脉证表述为:猝然胸闷胸痛如绞,甚则心痛彻背,遇寒加剧,心悸气短,甚或喘不得卧,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苍白,脉沉紧;痰浊闭阻证表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痰多,肥胖,身重,苔白腻,脉滑;心肾阴虚证表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心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盗汗,不寐,舌红,脉细数;心气不足证表述为:胸闷,胸部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动则喘促,倦怠懒言,声息低微,面色晄白,易出汗,舌胖苔薄,边有齿痕,脉虚弱细缓或结代;气阴两虚证表述为:胸闷,胸部隐痛,时作时止,遇劳则甚,心悸气短,头晕目眩,乏力,倦怠懒言,面色少华,舌红,边有齿痕,脉虚弱细缓或结代;心肾阳虚证表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甚或喘不得卧,面色晄白,自汗,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沉微欲绝;阳气虚衰证表述为:胸闷胸痛,甚则心痛彻背,心悸气短,自汗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酸,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气滞心胸证表述为:胸闷,胸部隐痛,痛无定处,多与情志因素有关,得嗳气或矢气则舒,心悸气短,胃脘胀闷,善太息,苔薄腻,脉弦细;心阳不振证表述为:胸闷胸痛,遇寒加剧,心悸气短,自汗,神疲畏寒,四肢不温,舌胖淡柏苔白腻,脉虚细迟或结代;心阴亏损证表述为:胸闷,胸部灼痛,时作时止,心悸怔仲,头晕气短,颜面潮热,心烦不寐,口干盗汗,大便不爽,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4、结语

中医内科书因为它的标准型和特殊地位,在我国当代中医研究和临床应用中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中医内科书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临床资料,通过降维规范的处理,建立起胸痹的中医症候辩证规律,但因为中医内科书出版较多,对这部分书籍的整理比较和分析,不能做到详尽和全面,单从一些高质量和权威性的书籍来研究胸痹的辩证规范,因此,本文是基于中医内科书提取胸痹辩证规范的简单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飞.胸痹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706-707.

[2]胡冬裴.胸痹证治文献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1):37-40.

[3]徐立平,李忠志.胸痹的辩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诊.2011,20(11):1888.

[4]张卫平.胸痹重症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