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姚士林

作者:姚士林地址:江苏省阜宁县陈良初级中学

数学学习是在创造再发展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因为他们关于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他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

而后者老师也用心备课,教案无可挑剔,目的明确,内容完备,方法科学,上课有条理,但学生却没有反映,老师知识一个现场播音员,把教案中所写的从头到尾讲一遍,与学生无关,甚至似乎与学生有仇,整节板着脸,是为了上课而上课,然后上完课大叫“学生不配合,没办法教”,而事实上是教师本身没有努力,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前者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更是如此,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有问题的学生,而是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不对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师要精心备课

上课前的精心准备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数学的前提保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教学前的预设。精心的教学预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先导,也是有效生成的前提保证。上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数学能有序展开,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课前的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钻教材。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课前首先得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在本章本册的地位,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从而可以安排好课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再设计好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做到由易到难,有特殊到一般,有具体到抽象。把握梯度,较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第二是备学生,上课前准备的重点是要备好学生,先解剖自己学生的各个方面,然后设计什么问题情境,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来教,要让每名学会僧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只有了解了学生特点,才能根据探求知识规律和认知规律,设计出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预设,只有让学生得到了发展,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静如学习角色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此外,还应听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新课程下应采用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合作学习的方法步骤,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进行总结。

四、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观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从而达成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数学教学过程都在过程,是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拓展、创新的过程。数学建模来源于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强大的情景资源,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象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数学是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额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色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