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建框架结构施工提升对策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浅析土建框架结构施工提升对策措施

孙瑞峰

山东海润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滨州市256600

摘要:本文立足于土建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对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施工要求,对框架结构提升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土建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组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工程施工不断增多,而土建框架结构大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作为建筑工程主体,需要承载整个建筑的质量,施工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质量。在应用中,框架结构土建工程具有整体连接性强、防震性好等优点,但施工中物资质量检测、混凝土配制和浇筑、后期维护等因素都会影响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前施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施工水平提升技术措施进行探究。

1土建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现状

1.1土建框架结构特点

在建筑施工中,土建是基础,而框架结构又是土建的主体。框架结构是通过钢筋配合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承载建筑载荷的梁柱体系,在框架结构完成后,可以通过各类预制膨胀岩、加气混凝土及其他各种类型轻质板材,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土建框架结构适用于较为常见的大面积建筑、高层建筑施工,因为先进行梁柱、楼板等结构施工、后进行墙体填充的施工特点,使墙体施工、拆卸和修改比较灵活,当前已经被普遍采用。在承载负荷特点上,因梁柱等主体构件承载截面较小,本身承载力和刚度都比较低,与竖向悬臂剪切梁受力特点基本一致。随着楼层增高,梁柱结构水平位移逐步变慢,框架结构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承受较多作用力,也就是能将建筑连为一个整体,具备比普通砖混结构建筑物更强的抗震性。

1.2土建框架结构施工问题

随着土建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普及,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但因土建框架结构施工涉及众多工种、物资和工序,影响因素较多,质量管控难度较大。

一是模板因素。框架结构形状和状态稳定性,主要是靠模板工程实现的,模板施工不当会降低框架稳定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不彻底,模板拼装偏差超过规范范围后,就会影响质量;模板施工需要提前进行轴线测量等工作,放线操作不当也会产生误差,模板底部支撑不牢固,或支撑模板垂直度控制不当,会进一步加大模板位移,影响施工精度;模板安装中,需要通过螺栓、顶撑、木楔等辅助进行,这些零部件安装不当,也会造成模板偏离轴线;模板工程混凝土施工对混凝土配制质量要求极高,下料没有达到要求的均匀度,会造成模板两侧压力差异,对模板挤压产生偏离。

二是梁柱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是指主筋保护层厚度,而不是箍筋外侧保护层,更不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它可以实现混凝土对钢筋的完整包裹,确保钢筋与混凝土配合,形成1+1>2的效果;避免在框架结构长期使用后,混凝土开裂或进入氧气,造成钢筋氧化锈蚀,并确保钢筋耐火极限符合要求。在框架施工中,并非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厚度过大会减少内部构件有效截面,厚度太小会降低抗氧化和提升耐火极限功能,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建筑物防火等级要求较高时适当加大厚度。如,属于一类环境要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C25混凝土梁主筋保护层厚度要达到25mm,且将箍筋包含在内,特别是箍筋外侧保护层厚度也要达到17mm。在构件有效截面较大时,可通过应用结构转换层梁、梁式筏形基础及条形或箱形基础梁板等进行施工修正,适当加大保护层厚度。在实际作业中,这些工序较为麻烦,且需要多方参与,一般都没有引起施工单位重视。

三是核心区箍筋因素。土建框架结构存在很多梁柱等构造汇集的节点部位,特别是框架中间的梁柱等结构较为复杂,为确保强度往往会配套应用众多钢筋,多条钢筋纵横交错,比如在梁的施工中,要将受垂直方向作用力的钢筋配置在与梁连接的柱子的纵向钢筋内部,两类钢筋呈“井”字型交叉,增加了柱体结构箍筋绑扎难度。当前大都按梁板模板、梁钢筋、整体沉梁顺序进行安装和绑扎,施工比较便利,但在沉梁后会造成梁柱交织节点区域无法进行箍筋绑扎,使该类核心区域内出现钢筋配置不全、不配置钢筋、钢筋配置杂乱等问题,为后期框架结构使用埋下隐患。有的施工单位发现问题后,会通过利用核心区两端开口区,以双开口箍筋对向拼合方式进行钢筋放置,但很难保证钢筋与周围混凝土配合紧密,也影响后期承重作用发挥。规范的节点区箍筋施工是封闭状态下钢筋末端带弯钩施工,确保钢筋配置牢固,约束核心区钢筋混凝土,使整体结构不出现大变化。有的施工单位将沉梁施工和箍筋绑扎作业同步进行,将箍筋与梁一同下落放入预定部位,但很难掌握整体结构平衡性,且下放中梁柱的箍筋存在摩擦,下放不到位时施工人员可能施加外部压力使梁就位,不仅影响箍筋到位精准性,甚至会出现箍筋弯曲等问题发生,由于无法进行单个箍筋施工控制,使箍筋施工处于全程开放状态,放置比较杂乱,间距很难均匀一致。

四是混凝土开裂因素。混凝土施工也是土建框架结构施工的重要环节,虽然对整体质量影响不如钢筋等构件那么大,但开裂后会加剧内部钢筋等构件的氧化锈蚀,严重情况下裂缝还会危机整体承载性。

2土建框架结构施工提升对策

2.1优化模板施工

要根据工程设计的模板规模,合理确定框架结构构件规格和尺寸,明确构件布局位置和施工标准,确保模板周边平整和直角度、拼接合格、稳定性强、支撑刚度符合要求,防止出现“涨模”。模板使用前要进行外观清理,确保清洁、平整、光滑,并涂刷隔离剂,便于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光洁。对面积较大的模板,为防止长距离搬运造成外伤,要在浇筑现场施工。在底板进行侧模立模后,要设置外部支撑,通过模内部拉结螺栓与底板钢筋网连接,在无钢筋网或连接不便部位的底板上部50-80cm部位,要安装主筋焊接支杆,确保模板稳固。底板下部平整度对模板稳定性至关重要,要利用砂浆进行找平和底模密封,对吊模下部设置脚板。混凝土浇筑要均匀,下墙接茬要留一层厚浇筑,上墙浇筑前要确保模板垂直度合格;浇筑前还要对内部预埋构件复测,确保角度和位置符合要求,并将其与模板利用螺栓紧密固定。

2.2优化梁柱节点施工

要针对节点区钢筋较多、箍筋绑扎不到位的实际,在施工前明确流程、确定顺序,通过木工与钢筋工配合,以分段绑扎方式进行箍筋绑扎施工。框架节点区内箍筋要比柱端加密区配箍量更多,确保较大承载力,防止主筋因受挤压出现弯曲。要加强节点部位内力分析,在施工图纸明确标定箍筋使用量和施工标准,对纵筋可按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标准进行锚固,锚固施工规格、直径和间距等参数也要一致。在箍筋下料时,可利用直径较细的钢筋在每个节点都设置多根纵向放置,在梁柱节点区将纵向钢筋焊到框架整体骨架中,随后将骨架套入柱的纵筋并将其用穿梁钢筋绑扎到模板面上。为避免套筋冲突,纵向细钢筋要与箍筋角部偏离5cm以上,确保节点钢筋数量、质量、间距等施工参数符合要求。

2.3优化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要把握关键节点。一是底板反粱和墙体浇筑施工。建筑物地下空间施工,在墙体底板初次浇筑要留下施工缝,缝隙要离反梁35cm以上。将碱性砂石与混凝土混合后倒入施工缝,进行分层浇筑和振捣,直到达到要求厚度。振捣要避免对预埋件和钢筋扰动,在节点区可更换外径规格较小的振捣棒。二是墙柱浇筑施工。要利用分层浇筑方式,分散下料点,确保连续浇筑和混凝土配置后运输距离较近,防止长途输送造成混凝土沉淀、品质变差。加强堆高控制,一般在1m左右,倒入混凝土高度要在2m以内,对超过2m部位采取串管等措施进行隐患防治,并确保洞口外侧混凝土平整。要均匀进行抹灰作业,振动情况下预防漏料。墙体与柱体间浇筑前,要对软弱层进行水泥砂浆填充整治,厚度在50-100cm,防止混凝土后期腐烂变质。混凝土浇筑要保持连续性,分层浇筑中单层浇筑时间间隔和施工时间一致,每层都要振捣到无气泡后方可继续下一环节施工。三是预防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受材质配比、温度、湿度等影响,但自然温湿度是不可控的,为减少裂缝,要做好材料配置,将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确保用水量适宜、粗骨料保水性好,泵送混凝土中要适当添加高效缓凝减水剂、泵送剂,降低含水量确保较低的坍落度。控制好混凝土搅拌和凝结时间,特别是凝结时间过长会增加沉降裂缝发生概率。在湿度较大地区或季节施工时,适当采取覆盖薄膜、草袋等措施或其他缓凝措施,实时监测混凝土凝固程度,确保在初凝前将外表面抹平;对凝结后不平整的,要使用混凝土养护剂进行二次压实抹平,对高温多风的施工环境,要采取遮挡设施,防止过快干燥产生干缩裂缝,浇筑后保养注意按时洒水,确保混凝土湿润度。四是低温时节施工措施。我国北方地区低温时节特别是冬季施工较多,要对混凝土出罐、入模以及凝结期间温度进行监测,在便于测温部位科学设置测温点,做好测温统计和记录,一般在凝结到临界强度

前要以2h为周期进行测量,随后不少于6h进行一次测温,对不达标时间段,要采取覆盖薄膜等保温措施,确保凝结初期不会受冻。还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通过综合蓄热法,提前添加防冻剂、混凝土预加热或利用混凝土凝结中的水化热等措施,防止凝结中热量过快散失,使混凝土不至于过快凝结,保证混凝土出罐温度为100℃以上、入模温度为50℃以上。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土建框架结构是基础,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应用,通过在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等主要施工环节采取技术措施,有利于提升土建框架结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合格。

参考文献:

[1]吴彩霞.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2012(06).

[2]朱永新,吕宏标.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若干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