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博物馆设计的基本特征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9
/ 2

现代博物馆设计的基本特征探析

邓同鹏

关键词:博物馆;现代化;基本特征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发展而发展的博物馆,其水平在时代的变化中不断地进步。在一个阶段中博物馆应该具有的职能,它所表达出的思想以及运用的科技水平都与其当时的社会阶段相匹配。具有教育、科研和收藏三大基本职能的博物馆,经历了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主义,经历了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各项改革和革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现代的博物馆更注重于对物质及精神文明的体现。各个地区、各个区域的博物馆也从不同层面上展示出其独特性。

1对现代博物馆三大职能的再认识

1.1社会教育职能

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实还是社会教育。现代博物馆可以将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对大家进行重现,古代文化像是保存在其之中,使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博物馆中收藏着各式各样的文化遗迹,它不仅是只保存价值高的藏品,更是将从古至今的所有创造和发现都呈现在人们面前。现代的博物馆更趋于完备性,更像是形成了一套具体的文化教育体系。同时还在书籍方面做出了改变,不仅只有遗迹,还有增设的现代化图书资料等供大家使用,使不仅仅只是在博物馆参观,与其更好地“交流”。

1.2收藏保存职能

现代博物馆的收藏职能已经不同于往常,从以前的只是将藏品保存起来,发展到了如今的将藏品保存起来并加以利用。传统的保存方法是将其闭架收藏,人们无法对其进行直观的查看,而如今的收藏方式更趋于图书馆中的图书的保存,公众可以得到更深度的知识。

1.3研究职能

传统的博物馆仅仅是对收藏品进行编目,对其进行一件件的记载并入库,没有更深层次地对其了解。而现今的博物馆对各种藏品都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专家对其进行背景分析,价值分析,即使不了解的方面也进一步的去探讨和发展。在研究后将研究成果更新在藏品的资料中,并且更新速度更具有实时性。计算机系统也应用于现代博物馆之中并对其产生巨大作用,使藏品的研究速度及资料更新效率得到了提升,现代博物馆的研究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

2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思潮

现代博物馆的设计不仅象征着地区的文化特征,也需要对多方面问题进行考量。从传统发展至今的博物馆传统的设计理念,宫殿、庙宇等设计仍被很广泛的应用着,先进的博物馆开始逐步走向多元化。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更注重于对其功能特征的体现,以功能内容为首要考虑问题的博物馆建筑往往忽略了建筑艺术的美观,而在公众的认知层面上,建筑首先要确保外观的精美,这样功能内容的作用才会得以进一步放大。严格来说,将建筑艺术与建筑功能有效的合二为一的博物馆建筑才是完美的、全面的。

3现代博物馆的开放性

现代博物馆的开放性算是各个建筑相同的一大特征,也正是因为其开放性的逐步体现,博物馆的职能特征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体现。现代博物馆的需求是亟待建立出一套集职能需要与发展于一体的建筑体系。从传统的博物馆开始,博物馆的存在似乎是一个地区发展情况的体现,所以建筑者更注重其是否宏伟、建筑是否高大、外形是否美观,对其细节问题上的处理少之又少,没有注意到博物馆建筑本身于地区环境是否相适应。而现代博物馆设计对其与地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做出了谨慎处理,使其更加完善。

现代博物馆在考虑其环境因素的同时,也加入了当地风俗及传统历史文化的因素,使博物馆建筑不似传统博物馆般生硬、没有温度,得到了更多的人情味,也使其更具有“亲和力”。传统的博物馆建筑注重其庄严性,使公众在观赏过程中产生压抑的负情绪,不会对其产生特别好的印象,反而会对其产生审美疲劳。而现代博物馆对其空间性做出了改变,使其实现空间的开放性。

4现代博物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对博物馆建筑来说,其使用年限是不能固定的,我们不能界定其可以维持多久它原本的形态。这就要求博物馆建筑的应变能力。

4.1总体布局

要建造一座博物馆,首先就要对其形态、大小、格局都有一个大体的考虑和设想。不仅仅需要考虑其建筑将要建造的环境及地理位置,考虑整个建筑物的总体规划,还要对建筑的各个区域的分布有大体的构造模型。博物馆中的藏品必然需要经过严格的保藏条件,所以在博物馆建成后期,如果有新的藏品需要保存,但又没有库房可以存放的条件下,库房的扩建势必将成为最大的问题,所以在博物馆建馆之初,我们要考虑到后期可能出现的增扩博物馆的可能性,以免问题出现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代博物馆在考虑增扩问题时往往会采用单元拼接的方法,有多个环状单元合成,在增扩时体现出极大地灵活性,也在博物馆展览时发挥到极大的作用。有一些博物馆建造时会采用不对称平面布局的手法来为博物馆的增扩问题做准备,也能够体现出其优势。

4.2内部空间

对于博物馆内部空间的设计,传统博物馆的建筑往往采用的是条状体型,各个展厅都是封闭的,使公众感觉到内心的压抑,可能在参观过程中不能有很好的游览体验,并不能够对其经典藏品产生很大的记忆点。而与传统博物馆建筑不同的现代博物馆,更多的采用连贯而畅通的大空间、大长廊,使公众游览的过程中有散步的感觉,也能使身体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心情的愉悦。这种大长廊式的建筑不仅可以使公众的心情得以释放,也对博物馆内部的管理有帮助。管理人员可以更方便地移动展览品,且各个区域的内容也被更轻易的划分开,使公众的视野更加开阔和清晰,也可以更直观、更容易地找到自己想要参观的藏品。现代博物馆建筑的设计还可以使博物馆内部的清理、透风以及人员流动等问题得到极大的改善。

4.3实现灵活性的手段

由于现代博物馆建筑连贯而通畅的空间特征,博物馆管理人员往往利用可移动的轻质幕墙来取代以往传统建筑中的固定墙,这样在一些特殊的展示环节也可以很好的加以利用。这种幕墙具有通用化、拆装方便的特点,在展览后便可以将其拆卸开来,既能达到良好的展览效果,也很方便储存,不会过多的占用空间。且对于不同的展览活动,还可以设计不同的空间结构,将幕墙通过不同的设计方式摆在不同的地方,使公众每一次来观赏都会有一种博物馆经过重新装修的感觉,防止人们对博物馆的审美疲劳。

由于多变的内部空间结构和陈列方式,博物馆内的采光技术也是很大的考验,而现代博物馆中的人工照明模式,推掉了以往的传统方式,使其可以适应空间结构的灵活性。

5现代博物馆技术的广泛运用

5.1观赏环境

人类是一种视觉性动物,对好看的人事物上目光往往会多停留一会,这就对博物馆中的观赏环境有更为严格的要求。由于在传统博物馆的经验上总结出人们产生审美疲劳的原因,就可以通过对博物馆内的装饰及展品的控制力度更加得当来使公众在参观展品时能够更大程度的得到心情的舒适。而对所陈列的展品要求也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从而达到观赏环境的更大可能性。

5.2保存环境

由于藏品可能因为保存环境不当而产生损坏,所以对于藏品的保存环境要求其实是最为严格的。应该及时的找出造成藏品损坏的因素,并探讨和分析出更适合的保存化境,找出预防藏品损坏的措施。目前的博物馆藏品保存条件还没有被很好的找到并应用,所以今后应该对保存环境的要求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达到藏品被更大程度的爱护,拥有更长的“寿命”。

6结束语

现代博物馆设计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对相关建筑人员及设计人员来说也是更大程度的挑战。现代博物馆建筑的现代化体现在设计空间的现代化、功能职能的现代化等方方面面。在今后博物馆建筑的研究当中,应该更加重视各个领域与博物馆的相互联系,使其达到有机的统一,在更大的程度上达成博物馆建筑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邹瑚莹,王路,祁斌.博物馆建筑设计[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04):78.

[2]尹青.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J].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08):103.

[3]王其钧,王谢燕.文化建筑设计[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