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没用”的50千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1

be“没用”的50千克!

段春颖

段春颖(肇东市三友小学黑龙江肇东1511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9-274-01

莎士比亚曾说过“世界就是一个舞台”。当我们把教育视为一个极富情感魅力和生命活力的舞台,那么你就会发现在这个舞台上经常发生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每一个故事,透出的是师生的教育激情,而那最激情的片段就出自课堂。

记得在几个月前,我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时,新课完成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习题:用拖拉机运水泥,共190袋,每袋50千克,一次最多运8袋,运完这些水泥要多少次?由于有例题做铺垫,学生们很快便答出运完这些水泥要24次。我特别满意给予了肯定回答“正确”。正当我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时,王鹏同学举起手站起来说:“老师,‘每袋50千克’这个条件在解这题时根本就没用。为什么还要告诉我们这个数学信息呢?”说完他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我一楞,这个问题提得好!!!说实话,问题提得好是好,可我备课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真不知该怎样回答,是简单地应付他一句,这并不影响我们解题,还是……?我灵机一动,决定马上调整上课方案。于是对全班同学说:“大家想想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开始议论。很多学生说:“这个信息是捣乱的,是考我们的判断能力的。”这时,王品达举手说:“老师,我认为利用每袋50千克这个数学信息可以用来提新的问题。”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是不可预测。我接着说:“说得好!那我们就把这没用的50千克用上来提问题,看谁提得多。要求注意听别人提的问题合不合理,不要提别人已经提过的问题。”于是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很怕错过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是我当堂课上随手记在书上的,最后我把问题整理出来:

1.每次运多少千克?

2.一共有多少千克?

3.最后一次运多少千克?

4.只能运10次,剩多少千克?

5.还余多少千克?

看着那一个个闪着智慧灵光的问题,看着迸发出的热爱数学的激情,我知道这“没用“的50千克点燃了我,点燃了我的学生,点燃了整个数学课堂。我从心里为孩子们欢呼,为孩子们骄傲,为孩子们喝彩,为孩子们折服!

我原以为“50千克”这个数据,教材编者本意只是让学生在众多条件中选择判断,利用可选用的条件解决问题。没想到王鹏同学敢于对教科书提出疑问,更没有想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着极大的热情、兴趣,通过王品达同学的想像,同学们的共同发挥创造,使王鹏同学提出的疑问变得如此灿烂如此有价值。

课后,我仍然沉浸在这偶得的幸福之中,想一想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不敢对教材或老师提出质疑的。曾听一位特级老师的讲学,他把旧的课堂教学概括为“四部曲”:“赶鸭子”——都赶到教室里去;“填鸭子”——塞给他们很多东西;到了期终就是——“考鸭子”;最终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培养的人就是“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跟着节拍的木偶”。

而如今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是学生主宰的课堂,正如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是啊,作为教师,要舍得打破精心策划的教学预案。教学需要新意也需要调剂,课堂上的灵机变卦,不经意间的一些“小花招”,都能为教学带来精彩的花絮,放飞出学生鲜活、灵动的生命活力!

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给了我感动,给了我从教路上的幸福,正是那种感动、那种幸福促使我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促使我不断摸索,不断前行,永葆工作激情。在课堂里,我愿意和孩子们共同谱写出激情喷涌、才智横溢的生命交响乐,成就我和我的学生们走向快乐、成功、闪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