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术前准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重症病人术前准备

顾彦泓

贵阳东方骨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病人的术前准备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8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急救、完成术前准备等措施。结果:34例患者术前抢救成功,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2例患者为手术禁忌症行保守治疗,2例患者死亡。结论:有效的急救,充分的术前准备,可以为手术赢得宝贵时间,是手术成功、患者得以存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重症;急救;术前准备;

重症病人术前准备是临床的难点。多发性骨折是指身体同时存在多处或多段骨折,属重症范畴,其特点是病情紧急、损伤部位多、全身情况差、伤情复杂、并发症多,常伴头、胸、腹的脏器损伤。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探讨有效的术前多发骨折的所以应尽早、及时的开展急救,为更好地完成重症病人的术前准备工作,我科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对38例多发性骨折的重症患者进行急救与术前准备,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38例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1.6岁;致伤部位:四肢、脊柱、骨盆、头部、胸部;伴闭合性血气胸4例、脑震荡6例;38例患者中休克9例。

2.急救与术前准备

2.1术前急救

2.1.1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必要时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或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给氧,以改善组织低氧及提高血氧饱和度。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以未骨折肢体浅静脉建立通道,另一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主,尽早、尽快足量地补充血容量。在创伤后早期立即有效地控制各种原发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使患者安全度过创伤的急性反应期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1]。对于闭合性损伤患者,在送往手术室之前.应该做好有关损伤的检查和一个阶段的早期抢救[2]。术前检查遵守一个原则:重点、迅速。当患者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mmHg)≥2.0时,可以判断为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此时处于严重的血容量失衡状态,体内有可能存在实质性脏器破裂、创面外渗、血液损失、血管断裂等液体损失;休克指数=0.5时,血容量接近正常或正常;休克指数=1时,丢失的液体量占总数的20%~30%(1000mL~1500mL);休克指数1~2时,丢失的液体量占总数的30%~50%(1500mL~2500mL)。医护人员可以依据上述指数自行评估,补充晶、胶体溶液。

2.1.2监护与处置行心电血氧监护,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意识、皮肤温度、血压的变化。先观察脉率再观察血压的变化,因脉率的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患者脉率增快是提醒潜在性休克的信号,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发血气胸属比较严重的胸部损伤症状,主要由胸部创伤所致,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可引发心肺功能的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应尽早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2.2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

2.2.1肺功能检查老年人肺活量减少40%左右;老年男性若长期吸烟也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等。这些疾病的稳定期,患者没明显的症状,一旦受到手术的打击,机体代偿不足,就会出现功能异常。所以术前的常规胸片和肺功能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前者可发现有无肺部感染、肺气肿、肺不张等,而后者则主要是评价患者的呼吸储备功能,帮助评价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程度。

2.2.2循环系统准备心血管老化常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在平时没有症状,长期潜伏在体内,一旦患者受到大手术刺激,原本就较为脆弱的心血管系统由于功能无法得到代偿,便会出现各种疾病。术前检查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管彩超和血液电解质等,均是为了对心血管功能进行准确的评价,避免手术后出现各种意外。

2.2.3血糖检测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术前血糖可通过自身代偿或口服药物控制,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但这些患者多数伴有脑动脉、冠状动脉和周围动脉的硬化,在手术前后可出现心衰、猝死、心肌梗死等情况。所以,术前检测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和血管硬化是十分重要的。

2.3术前常规准备叮嘱患者禁食、水,协助医生给患者做好各种术前检查,例如:肝、肾功,血、尿、凝血四项、心电图、血型,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等。术前留置尿管,备皮。

2.4术前心理疏导多发性骨折患者大多是因意外事故受伤,加上创伤引起的出血、疼痛,患者会产生恐惧、痛苦、愤怒甚至是绝望。此时医护人员需要运用自身娴熟的技术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危重患者提供全程陪护,正确指导患者避免意外的发生,保证救治的顺利进行。疼痛会加剧机体应激反应,对手术及麻醉造成妨碍。为此,要告知患者疼痛是机体反应的正常现象,并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指导患者做一些放松动作,使创伤部位肌肉松弛下来。如患者疼痛剧烈,可使用药物镇痛,但呼吸困难时应禁用[3]。

3体会

我国的多发性骨折患者也在逐年增加,患者经常会出现休克、血气胸等并发症。术前对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开展急救,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熟练的急救技能和丰富术前准备经验。临床上,创伤性休克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要有争分夺秒的意识,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快速、有效的各项急救措施,做到忙而不乱,急而有序,为手术治疗创造更大的机会。意识是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的反映,若患者烦躁不安或表情逐渐淡漠,说明患者有潜在性循环血量不足及休克的存在。皮肤温度、色泽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患者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皮肤发凉,说明循环血量不足,这些都是关注的重点。对择期手术患者准备要重点关注呼吸、循环系统级血糖的检查,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在术前准备过程中,对情绪波动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指导、减轻疼痛程度,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另外,术前要快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为手术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志成.实用急诊鉴别诊断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3-4.

[2]BrunoRiou.多发性创伤的院内救治[J].世界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3):729-732.

[3]肖竹.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40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