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院内感染易发途径及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院内感染易发途径及控制

陶景渊

陶景渊(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率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应加强医护人员感染知识教育和培训以及感染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医疗操作细节,及时消毒医疗器械,重视医院环境保护,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院内感染发病原因传播途径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107-02

引言

院内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及获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其发生对象为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诊病人及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根据在医院所待时间的长短和相互接触分析,院内感染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现象不仅拖延患者住院时长,带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更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支出,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安危,阻碍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对医院自身和社会安定有着不利影响。为此,医院必须综合各项措施,确保消毒、杀菌、隔离达到预定标准要求,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警惕性,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率。

1院内感染分类及发病原因

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感染后患者起病急、不易控制,常出现流行性爆发势头,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或医护人员以及出院后发病的患者在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时,其全身各器官、部位都有可能会得到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院感染及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等。依照病原体分类,院内感染又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和原虫感染等,在历年病例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以病原体来源进行分类,院内感染又可划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为自身感染,患者体内固有的病原体寄居在病人体内正常菌群中,一般不会致病,但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受个体免疫功能受损、身体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影响很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发生感染;外源性感染即交叉感染,是由不同病症的患者遭受非个人携带的病原体侵袭出现的感染,这种感染由外人、环境中的病原体直接传播或是通过物品、环境间接传播。

因各种病因住院的患者自身免疫力不同程度的受损,极易感染病源,同时又在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如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以及手术、化疗、放射等,这些都可降低病人免疫功能,而且医院病人集中,流动人员复杂,身患感染疾病的病人随时会排出可致感染病原体,院内空气被严重污染,成为微生物聚集区,细菌、病毒、真菌等有害微生物附着在空气、物体表面、器械、用具等处,空气净化和卫生消毒很难完全控制病原体传播。可见,受免疫力低下以及和医院环境等影响,病人时刻都有遭受医院感染威胁的可能。

2院内感染易发途径

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有可能造成院内人员感染,主要以手污染及操作污染等接触性方式传播,其次为经血传播、器械和院内环境空气传播等。

2.1手污染

接触性污染是大多数医院的主要感染原因,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手污染则是造成院内污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机会多,这种频繁接触极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到其他物品、器械或患者,致使出现间接污染;患者接触院内各种设施及器械,也是输送病原体致他人感染的途径之一;据统计分析,这种因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手传播细菌而间接导致院内感染的病例约占30%。

2.2侵入性操作感染

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或护理过程中,如果遇到病人不配合或烦躁不安情况,常出现被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物器刺伤或划伤等感染;以及在换药或拔除引流等可能会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等出现血性液污染医护人员身体。

2.3医疗器械感染

导尿、器官切开、内镜检查、血液腹膜透析等所用的医疗器械使用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或使用后清洗、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受空气微生物含量影响,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机率最高;其次为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中77%可能造成气管内误吸,由于气管插管前无菌的气管在插管72小时后气管70%会出现菌丝,这些存在于咽喉的菌丝很容易沿着气管插管侵入人体气管内出现感染;泌尿系统的感染机率也较大,其中导尿和尿管的留置是泌尿道与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此外,操作用具的混合使用,也是造成患者之间病原体的直接传染。

2.4医院环境感染

医院各科病房住院患者多,病种区分不严格,且陪护人员多,流动性大,病房空间小,室内空气对流差,患者相互接触或室内飞沫间的传播很难控制,医院未能投入大量的消毒药品而造成交叉感染。院内治疗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虽有划分,但未完全进行严格隔离,病房、治疗室、卫生间使用拖把不分开,病床用后不能及时消毒,室内打扫以及桌面清洁混在一起,造成病房之间相互污染。

2.5其他传播感染途径

患者直接传染其接触者也是一种重要的感染途径,如母亲子宫颈或产道内的病菌在生产时可直接传染给新生儿,乙肝病毒、沙眼衣原体、沙门菌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即为直接传播的结果。经血传播为近些年较为重视的一种传播方式,乙肝病毒、爱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弓形虫等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进行传播感染。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可藉由空气进行传播。

3院内感染控制管理

院内感染严重影响着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其危害不仅增加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带给患者更大痛苦以及增添医务人员更多的工作量,降低病床周转率,同时还给患者和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院内感染预防,落实各项制度和控制措施,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出现院内感染的原因和途径虽然多样化,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多数院内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3.1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医德教育

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更新,一些插入性操作和侵袭性检查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中,因此医源性交叉感染在院内感染中也显得十分突出,各类传染病随之蔓延。要控制和降低院内人员感染率,应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和培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院内感染意识,树立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院内感染发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医护人员要从医院感染、保护病人健康等方面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常规和实施细则,并监督病人与探视、陪护人员共同遵守,防患于未然。

3.2严格执行医疗操作细节,及时消毒医疗器械

医护人员应严格重视实际工作易忽视环节,定期监测插入性操作及侵袭性检查可能导致的感染机率,采取无菌操作时,尤其要注意患者插入部位皮肤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对各类插管等尽可能采用一次性无菌用品,使用后弃掉并销毁;每月不定期对供应室内医疗器械抽查消毒效果,对不合格项目及时查找原因,重新消毒后方可使用。医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个人防护衣、帽、鞋、手套、口罩装备,随时进行洗手消毒,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传播给房内易感人群。

3.3重视医院环境保护

做好医院病房区空气、水源、物品等监测管理,对特殊病区、传染病房、手术室、产房等加强隔离保护,加强医院内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清扫灰尘、污垢,消灭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定时进行病房消毒,处理好病人公共活动场所卫生。

参考文献

[1]伏平.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71-272.试论医院内感染发生和预防.

[2]余菊,刘剑英.院内感染易发途径分析及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10):30-31.

[3]汪列兵,李俊芳.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09(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