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节中考复习的同题异构课看初高中衔接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从一节中考复习的同题异构课看初高中衔接问题

吕婷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545006

初中老师课堂引入:全班朗读金属活动顺序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一、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二、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三、分析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生成问题。可以看出,课堂引入是为整节习题课服务和铺垫的,全班朗读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做法应该也是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

高中老师课堂引入:据新华社前天的报道,清华大学研究小组研发出了世界首个可自主运动及变形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并在AdvancedMaterials中作为封面故事被发表,可以说为我们打开了金属研究新的领域。如果现在有一份金属样品,同学们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来判断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从相关新闻角度引入启发学生的学习物质性质时的两个主要角度:类别通性和差异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金属性质的差异性就是金属活动性的不同。这样的引入是和高中新课标要求息息相关的,即化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还有学科思维。

紧接着,初中老师提出第一个课堂练习,写出铁分别与氧气、稀硫酸、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并从中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老师在黑板上给出性质网络的板书。然后进入第一个题型练习,图像题。

例1: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变式,等质量镁、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等量氢气的图像,判断反应结束哪种金属一定有剩余。

题型二为混合金属与酸反应,极值法的运用。

例2:6.5g锌与某种金属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判断另外一种金属的成分。变式为:6.5g锌与铁的混合物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为多少。

题型三,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的成分。老师先讲解方法,关键是弄清反应先后的问题和判断过量问题,再给出一个例题和两个变式进行训练。

题型四为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老师精心选择的题目来看,遵循了由浅入深有梯度的原则,较好地达成了课前预设的学习目标,

高中老师运用了学案导学的授课方式,将知识点的梳理放在学案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堂引入金属性质的学习方法:把握通性和差异性后,马上给出另外一则新闻,提出思考:金箔酒中的金箔能通过胃液消化被人体吸收吗?在给出提示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后,学生多能从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之后,不能与酸反应来解释金箔酒对人体保健并没有显著的效果。这个问题的设计再次把本节课的重点——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了包装,学生感觉比较新颖。紧接着又来一个问题,有些不法商贩利用铜锌合金冒充金箔制作假酒,那么铜锌合金能与胃液反应吗?假黄金是中考复习中的常见题目,放在此处让知识运用显得丰富,又练习了方程式的书写。

在例题的选择上,高中老师则遵循学生认知方式的层级递进和学科思维方式的逐级提升原则——从定性探究到定量计算。

例1:A、B、C、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

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____(填“之前”或“之后”)。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用字母填写)。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

例2:向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不溶物A和溶液。把A加入到少量的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A中一定有____,可能有____,溶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可能有____。

例3:实验设计:现有一块假黄金样品(主要成分:铜锌合金)重26g,如何测定合金中铜、锌的质量分数,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数据计算。

例4:在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⑤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两节课的同题异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初高中教师在处理同一个课题上的出发点和思考方式的异同。首先两位老师围绕知识点复习所选择的题型是基本相同的,但是组织和呈现方式却不太一样。

初中老师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对题型的归纳比较面面俱到,题型的变式也选择梯度较小逐题变化。

高中老师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更加侧重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授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时都不断强化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分类观,在题型归类上也让学生体会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方法。

笔者认为,中考复习中老师选题的良苦用心和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但切忌越俎代庖,否则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回到中考复习的层面,如果遇到信息给予题恐不能灵活变通。因此若需进一步开拓思维,则应该结合高中教学中重视的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中考复习更好地成为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