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汉滨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浅谈加强汉滨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汪培

汉滨区水利局陕西省安康725000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提高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汉滨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工程管理;相关措施

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用途就是灌溉、抗旱、排涝,其养护、维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功效发挥的程度。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但在管理上还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致使许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仍处于高投入、低效率状态运行。如何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解决好工程持续利用问题,使其真正成为我区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坚实保障。

1.基本情况

汉滨区地处陕南东部腹地,北依秦岭山麓,南依巴山余脉,中部是汉水、越河河谷和冲积盆地,凤凰山延伸其间。东西最宽处为110km,南北最长处为310km。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56mm,人均占有水资源1404m3,亩均982m3,其占有量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全国水平,加之现有水利工程的不足和不配套,致使全区水资源的利用率仅为30%左右。在耕地利用上基本以种植粮食为主,兼有少量的蔬菜和经济作物。随着耕作制度不断改进,逐渐已由一熟向多熟发展,由纯水、纯旱向水旱轮作发展,由纯种向间套发展,作物布局在不断调整中趋向科学合理,逐步奠定了汉滨区农业大县的基础。

2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状况

2.1工程管理体制

汉滨区现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以村组为一个单元灌区,其管理由村组负责,权利由村组享受,责任挂在乡镇;二类是以几个村或跨乡镇的单元灌区,如新民水库、许家河水库等,其管理由所在乡镇负责,权利由乡镇享受,责任主要还是在乡镇,区级指导管理。三类是跨几个乡镇的单元灌区,成立有专门管理机构,使用和享受责、权、利,隶属于区水行政主管。如黄石滩管理局、恒惠渠、越惠渠等。

2.2工程管理方式

由于管理方式的不同,一类是粗放型管理(约占全区水利设施的60%),绝大多数未征收水费,其管理人员的报酬,由村、组自定并负责解决,灌溉效益发挥有限,加之大多数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干快上建设的“半拉子”工程,先天就不足,后天又缺乏必要的维修管护,部分已处于瘫痪状态。二类(约占全区的25%)管理虽然细化了很多,但受乡镇影响较大,管理人员的报酬,由乡级财政解决,办公费用在水费中列支;工程维修还是依靠项目资金解决。三类为专管机构(占全区水利设施的15%),但又分为财政补贴和自收自支。工程维修按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申报和审批。

在用水管理体制上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一是全民所有制灌区用水是按亩收费,农民用水不限量,导致田间串灌,漫灌比较普遍,特别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灌区内实施后,因渠系管理没有相应跟上体制改革的形势,导致原有的生产队管水组织解散,形成村以下的支、斗、农、毛渠工程设施的管理失控、放水混乱的局面,渠系建筑物被损坏,水量损失极其严重。二是集体灌区用水由当地村民自行调节,管理粗放零乱。

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工程建设上存在重建轻管思想。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大,后期工程管理薄弱,把重点放在工程建设上,对工程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工作弱化,致使一些工程不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特别是一些小型工程设施,维护维修不及时,时常出现毁坏现象,导致部分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3.2工程运行时间长、管理经费无保障。汉滨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程运行时间较长,加之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普遍存在工程总量不足,规模偏小,覆盖率低,配套不完善,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病险严重等问题,不能正常发挥工程效益。灌区内绝大多数未征收水费,其管理人员的报酬,由村、组自定并负责解决,灌溉效益发挥有限;有些工程的管理虽然细化了很多,但受镇、办影响较大,管理人员的报酬由镇级财政解决,办公费用在水费中列支,而水费收入远远不够工程维修。

3.3管护主体不明,职责不清。工程设施建完后,由于管护各方不愿投入新的资金和精力去管理,从而形成地方政府无法管,受益群众不愿管,基层组织无力管的窘境,工程长久效益难以体现。

3.4农民群众对工程建设管理积极性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部分选择出门务工,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且认为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投资兴建,管理是政府的事情,缺乏有效配合,自发性、自觉性管理无从谈起。

3.5管用机制不活,产权不明。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其所有权属于国家,而使用权属于村及基层组织和受益群众,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使工程设施的归属感不强,机制僵硬不活,导致工程有人用,无人管。

4加强我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4.1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把工程设施的合理有效利用与先进方法灌输给他们,引导他们投入到工程管理和维护中去,提高农民群众管、护工程的自觉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变被动管为主动管。

4.2进行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在本地电视台进行自然、农业知识讲座,使农民充分认识自然,处理好农业与自然的关系。

4.3明晰产权,明确管理责任。工程建成后必须明确“婆家”,确定归属,管理责任才能明确。

4.4产权整体移交。工程建成后,将工程建筑物的所有权、使用权整体移交给当地政府或基层组织,增强其责任性和管护意识。

4.5卖断法。将工程主要建筑物实行卖断经营管理,将资产所有权与使用维护权一并转让,按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运作,由其自行管护。

4.6承包经营。将工程租赁承包,每年收取一定的承包费,允许承包者在物价部门核定的范围内收费,作为承包者的收益。并将部分收益用于管护。

4.7多方筹措管护资金,强化管理。工程经过多年运行后,由于自然的损毁及人为的原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必然要进行维修,解决好维修资金来源非常重要。对小型工程设施和建筑物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群众投资投劳解决。对主要建筑物的大型维修,从拍卖、租赁、承包收入中拿出部分或者全部资金用于维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预留一定比例的管理维护资金,建立专项基金,由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使用。

5.相关政策管理措施建议

坚持政府扶持与农民自主兴办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经营。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决策,积极稳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节约用水,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逐步建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搞活经营方式,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安全运行,提升管理水平,做到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常涛。浅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科技向导,2013(03)。

[2].许红波。浅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建筑与文化,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