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

/ 1

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

郭亚荣

郭亚荣(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松原138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4-021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而且愈来愈年轻化。

由于脑卒中病人病前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工作忙碌,生活充实,是社会、家庭的主角,备受尊敬。病后由于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如肢瘫、失语等所致的日常生活不便,以及对该病人认知程度有限,加之病初立即治愈的希望破灭后,就会出现情绪消极、抑郁、恐惧。由于自我心理防御过度,早已内化了社会价值与现实体验不一致时出现了如下的心理问题。

1无价值感

由于神经功能缺损后表现的肢瘫、语言功能障碍,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这辈子无希望了,瘫痪在床要人伺候,拒绝接触亲朋好友,害怕被人笑话,觉得很没面子,对生活失去信心,认为生不如死,部分病人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2内外不协调

内心的想法、情绪与行动不一致,内心痛苦体验很想告诉他人,但行为反应是责难他人,对别人关心表示拒绝,与人沟通困难,孤独、焦虑、愤怒、社会功能下降,部分病人还会出现抑郁性痴呆。

3无安全感

对目前的病情转归持怀疑态度,惧怕疾病复发恶化成植物人,对亲人的关心、照顾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对自己好是给别人看的;有的对周围环境高度敏感,害怕亲人弃之不管,沉浸在内疚、自责、抑郁与幻想的世界。

4部分病人可因心理护理不当,生活环境恶化或亲人责任感、社会感的淡化而出现并发症、抑郁性痴呆、精神症状、行为异常或癔病。

所以,我们在常规治疗脑卒中病人的同时,更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最多,例如派发药物、生活照料等,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更应确切了解病人的需要,让他们得到所需要的关怀。

(1)关爱病人,从聆听开始。用心去听,设身处地地感受患者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引导其说出内心的希望、要求、痛苦、郁闷和压抑,让患者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了解我现在是谁,目前最需要做什么,通过内心的自省,接纳自己,爱自己,尊重自己,在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治疗关系,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想高兴的事,乐观看待疾病、康复效果,消除自卑、无用、低自尊及孤寂感,积极应对困难,珍惜生命存在的意义。

(2)无条件积极关怀,多方协调,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通过上述的行为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后,应积极运用临床医学的神经心理检查,如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临床中简单易行、使用较普遍的方法来有效地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后,参照制定准确、有效的个体康复护理计划,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向病人及家属宣教、解释,从而以科学的康复护理质量改善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并提高认知程度,从而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3)提高自信心。脑卒中后的病理生理基础告诉我们,脑卒中后的脑功能有一定的代偿性与可塑性,所以,准确、有效的个体康复治疗,多数病人的恢复过程是良好的。所以在制定康复计划后,鼓励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医疗工作,使康复工作循序渐进地进行,使患者完全投入康复活动中来,并以康复效果为例鼓励患者的信心。

4满足患者需要,病人对于脑血管病的常识及康复功能训练的知识很难于短时间内理解、掌握。因此需多次、反复同患者一起应用,帮助理解。并同时帮助掌握康复训练的基础要领及心理放松方法,因为部分病人仍会担心疾病的复发,因此应积极向病人讲解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压等的重要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高盐饮食的危害性。通过原发病致病因素的减少及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后对疾病危害的减轻,使病人心理负担减轻、放松。

(5)家庭支持。病人是一个身心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疾病的康复十分重要,护士需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解除家属的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情绪,以免刺激患者,同时动员家庭成员关心、支持、理解病人,尽量抽空轮流陪伴、交谈、安慰和耐心协助,以减轻忧虑。

综上所述,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对于取得病人合作,减轻心理障碍所致的生理障碍。减少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及危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利于病人的康复,利于家庭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