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训需求影响要素分析与培训课程暨内容的选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3

新型农民培训需求影响要素分析与培训课程暨内容的选择研究

张建安1徐铁辉2刘向荣3

张建安1徐铁辉2刘向荣3

(1、3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413049;2、益阳市粮食局湖南益阳413049)

摘要:抓好“让农民当好新型农民”的相关培训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解决目前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为此,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新型农民培训的现状和影响新型农民培训需求的要素,提出了关注农民培训需求、精选培训课程与内容,并进而提高农民参训积极性和培训质量的有益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影响要素培训内容选择建议

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化、守法纪的新一代农民或“离土不离乡”的致富能手,在根据市场需要,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切实抓好“让农民当好新型农民”的各类培训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然而,农民对目前这种基本上由“政府出资、农民出人”的培训现状并不感冒,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均不高。据笔者2009年以来对湖南省23个县(市、区)、38个乡镇、40个村的404位农民进行的调查,近年来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只有146人,仅占总数的36.1%;未参加培训的农民有258人,占了总数的63.9%。

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民未参加过有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另据统计,参训农民中,有20.9%的不太喜欢纯课堂的面授,88.7%的反映培训效果一般和不好,许多农民都深感自己掌握的生产实用技术相对简单、传统,对于很多的新技术、新品种缺乏了解,尤其是对这些新产品当前在地域上的种养规模和在市场上的销售状况、需求空间、价格优势、比较效益、发展前景缺乏了解,一派茫然,故他们虽然想培训、盼致富,但对这种“老调重弹”、浅尝辄止的培训态度冷漠、不以为然,或袖手旁观、敬而远之。

一、影响新型农民培训需求的要素分析

新型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以及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忽视了对新型农民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的分析。

笔者认为,影响新型农民培训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受训者的生产规模和盈利预期。

以农户为生产单位的方式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在小规模经营的条件下,采用新科技的成本往往很高,超出了农民家庭的承受力。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技术和学经营来增加收入,如果没有学到过硬技术,或学到的技术囿于种养规模狭小的限制而不能显著提高收入,农民就认为培训的作用有限而使培训意愿下降。虽然农村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科技带头人和示范户的培训要求就较强,不过他们在全国4.7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只是次流而已。

二是受训者的教育文化素质和风险意识。

据我们益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市431万多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26.9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为66.3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为174.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为123.8万人,文盲为10.01万人。由于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文化程度低的人口多分布在这些地域,致使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有的农民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一些新技术也很难完成,有的农民存在的急功近利和风险回避意识也阻碍着对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培训的开展。几千年来的小农生产方式,使农民养成了注重现实的意识和回避风险的本能,他们宁愿沿用效率低但比较保险的传统技术,追求低风险下的稳定收入。同时,目前农村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人和妇女,因为老人和妇女的思想相对保守,精力有限,缺乏创新和敢试的信心,所以接纳新生事物、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三是培训的组织水平和培训质量。

根据已经参加过培训的受调查者分析,培训效果最好的是专业培训机构和政府组织的培训,涉农经济组织或企业在农民中组织培训的效果也不错。从培训的内容看,种养殖技术、非农技术技能、经营管理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等四个方面农民比较欢迎,他们期望培训内容是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紧密相联的。就培训形式而言,实地实践培训立竿见影,尤其是技术培训,实用性强,“边看边学”,“边交流边学”,可以很快形成人力资本,深受农民欢迎;其次是示范教育,示范教育一般针对当地的地理特点和市场需求来进行,也是一种农民培训有效的形式;而新技术和新管理知识的培训需要农民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在农村教育程度和经济发达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地方,集中授课也被农民视为有效培训形式的选择,而部分种养殖大户和农产品加工经营者则希望采用单独辅导的形式来培训。

四是培训的时间和费用。

人力资本的形成到生产力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考虑到农民最希望学习的内容是农业新技术,而单项农业新技术的学习不需要太长时间,加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生产占用的时间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增多,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上升,大部分农民期望培训时间在一个月以下,且能安排在农闲时间。由于经营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经营培训效果不像技术培训那样明显。农民培训具有公共品、准公共品和私人品多种特性,具体到培训费用上,由于职业培训能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或者使农民工成为生产工人或服务人员的概率较大,有的农民愿意收费培训;受农民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社会资源和社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农民不愿意或很不愿意自己承担费用参加培训,甚至要有补助才去参加培训。当然也有农民表示无所谓,说明尝到培训致富甜头的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老板等新型农民,对培训有着较大的潜在需求。

二、关注农民培训需求、精选培训课程与内容、调动农民参训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湖南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为加快培训农业从业人员,更好地服务我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增收、农民致富,各地涉农部门要根据劳动力素质现状和农业机械化的特殊需要,大力开展种养业、农业创业等领域的短期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农业从业素质和创业农民的自主创业能力。为此,各地市州政府、阳光办,各培训机构,理应合力同心,共同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调研,号准农民培训的需求脉搏。

要像安化县那样,号召各级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万户开展“民情直达”工作,密切关注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培训需求,使需求调研制度化、动态化,开辟政府与农民对话的新途径、新方式。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农民培训需求发布机制,适时向社会公布农民培训需求信息,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到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中来。同时,要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搭建政府培养新型农民的政策和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和农民公布相关政策和信息。至于农民培训主管部门和承训单位,更要深入、细致、广泛地到农民中去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的培训政策和措施。

2、引入竞争机制,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新型农民培训网络。

要以现有各类阳光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技培训中心为基础,积极引导国有与民办教育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要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学员的原则,各施其长、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健全新型农民培训网络;要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集中财力,采取“政府买服务、买高质量服务”的方法,打造“谁来服务给谁钱,谁服务得好就给谁钱”的运行模式,使资金不仅实现投入作用,还可发挥引导作用。如四川等地采取“教育券”操作培训农民,受训者可凭券自由选择培训结构,这样既能迫使培训结构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又能扩大受训农民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参训积极性。

3、坚持分类培训,因情施教。

当前,各级政府所抓的农民培训主要着重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岗培训,而相对忽视了那些扎根农村、安心生产、为国计民生奠定稳定基础的其他农民的培训,这是很不妥当的,也是十分不利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应高度重视扎根农村的新型农民的培训。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成分的日益分化,我们对农民进行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当既考虑共性因素,又考虑个性因素,将身份各式各样的农民进行合理归类,区别对待,因情施教,制定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编制培训内容和体例规范、内容系统、表述通俗、适宜农民的阳光工程培训教材。

4、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要制定好培养目标和培训内容。制定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其科学依据就是对新型农民特征、形态、类型、层次的准确定位,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学习型农民、创业型农民、创新型农民,更重要的是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新型农民。培训内容要紧紧围绕本地的农业特色优势,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民致富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农时、季节,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具体化,如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扩展到包括园艺、小型动物养殖等新型农业产业,从产中培训拓展到涵盖产前、产后的相关领域(如农产品销售及服务、食品加工、农民合作组织的组织管理等),从技术培训拓展到创业、经营和就业技能培训,甚至教授农民如何决策和规避风险、如何掌握财经分析理论和商业操作技巧,以及道德、环保和文化教育等。

二是要根据农民层次、类型、季节、场地选择好培训教材。编制农民教材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图文并茂、简明易懂、便于操作、注重实效”。教材编制人员要专兼结合,即农业院校的教师、农业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基层技术推广部门、农民技术员之间充分协商、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农民培训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支专业纯熟、水平高、业务精良、创新能力强、了解农民、乐于奉献、能够创造明显经济效益的教师队伍。因此,各培训结构,特别是涉农高职院校要像湖南农业大学那样,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先后派出42名博士以上的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到基层,担任科技副县长,担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专家。这样,加大对教师的锻炼和培养力度,打造一支过硬的培训新型农民的教师队伍,构建教学、培训、科研与服务“三农”的综合性平台,就显著提升了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能力和人才培养与农民培训的质量。

此外,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民培训的保障机制,增加农民科技培训资金,尽最大可能地让农民免费参与培训,从经济手段上调动农民的参训积极性。同时我们还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让田土向种养能手集中,通过扩大种养规模,降低单位面积新科技推广的成本,从规模经济效益的增大方面来刺激新型农民乐学参训、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徐铁辉《新农村建设亟待提升农民素质——对湖南省40个村民小组的调查与思考》.管理观察,2009年第7期。

[2]高强朱启臻关于新型农民分类培训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

[3]李水山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难点与科学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5下)。

[4]柳较乾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创新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9-11。

[5]雷世平姜群英新型农民培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创新[J].职教论坛,2006(4):8-12。

[6]《湖南省农民教育培训管理条列》。

[7]《中共益阳市委办公室、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8]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