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田学锋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田学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决定其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证明:导致学生学习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积极性的差异。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以下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信任并愿意接近教师,才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大量实践证明:学生某一学科学不好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不喜欢该学科的任课教师。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做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加强化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

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深刻的理解和满腔热情,要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要充分尊重和热爱自己的学生。

2.加强教师的知识素养建设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不高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宽广的其他学科修养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证明:学生最敬重的是知识渊博而又有教学能力的教师。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很多内容都可以以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讲“盐类水解”内容时,教师先展示NaCl溶液、NH4Cl溶液、Na2CO3溶液,让学生猜测这些溶液是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学生兴致勃勃,相互讨论,有的学生回答酸性,有的学生回答碱性,有的学生回答中性。这时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这些物质水溶液的的酸碱性。同样是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这样的实验结果会使全体学生感到惊奇,大脑立刻进入兴奋状态,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种求知而无法得知的最佳思维时刻,很自然地引出盐类水解的知识。

三、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采取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可采取诸如实验探究法、自学辅导法、分组讨论法、对抗赛法、听判断题法、推选代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如对抗赛法,教师拟好题目,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记下各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学生的兴奋和学习积极性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四、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化学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等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化学,理解化学的价值体现在增产粮食、开发能源、发展材料、改善环境、裨益健康的现实中,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导向和化学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很多化学知识的学习,教师都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常识性问题入手,巧妙结合化学知识营造一个激趣求知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激情。

例如,在讲“摩尔”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题:

教师:买大米时,我说买4000粒大米,这话是否合适?为什么?

学生:不合适!应该用“斤”作单位。

教师:对,对大米来说用“粒”作单位太小,数4000粒大米非常不方便。若测出2000粒为1斤,用2000粒这个集体作单位,称为“斤”,这样“交换”起来就方便多了。

教师:物质间反应是否任意地、杂乱无章地进行?举例说明。

学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一定的原子、分子个数比进行的。如,

教师:对。在实验室或实际应用时,要计算原子数、分子数,这些微粒都太小,肉眼看不见,且难以称量。实验测得1滴水中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由此可见物质间相互反应时微粒数目是非常庞大的。若仍以分子或原子的“个”为计数单位,是非常不方便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按照买大米的方法,将许多微粒组成一个集体,以这个庞大的微粒集体作单位。

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这一庞大的微粒集体的单位——摩尔。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课题,又是每一位教师的紧迫教学任务。

上述只是笔者一点粗浅的尝试,有待同行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