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针刺法治疗眩晕病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密集型针刺法治疗眩晕病临床疗效

姜颖波

(通河县人民医院;黑龙江通河150900)

【摘要】:目的:探讨密集型针刺法治疗眩晕病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病患者中抽取60例,抽取年限在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中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针刺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及颈椎功能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及颈椎功能评分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密集型针刺法治疗眩晕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值得推广及采纳。

【关键词】:密集型针刺法;眩晕病;疗效

眩晕主要是指人体对于空间产生定位障碍的一种位置性或者运动性的错觉,是临床上一类主观性感觉障碍综合征,当患者年龄增大时该类疾病的发生率也会随之上升。有关研究表明,眩晕的主要发病对象为中老年群体,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主要以头痛、头晕、耳鸣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并伴有心悸、颈部疼痛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加强临床治疗十分重要。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眩晕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中药治疗与密集型针刺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病患者中抽取60例,抽取年限在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配合完成本次临床研究,其中,从未经过任何内科治疗的患者31例、反复使用西药治疗仍有眩晕患者29例,并将肿瘤、结核、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及神经官能症患者排除。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

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患者为77岁,最小为46岁,平均为(59.32±0.43)岁,共有14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

观察组患者:最大年龄患者为78岁,最小为48岁,平均为(59.63±0.43)岁,共有13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

对照组和观察组眩晕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药进行治疗,中药的药物组成如下:山萸肉15g、桂枝10g、丹参15g、葛根15g、芍药12g、防风10g、黄芪12g、当归12g、灵仙10g、羌活10g、红花6g、天麻10g、川芎6g、甘草6g,以上中药加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针刺进行治疗,首先应选取以下部位作为治疗的主要部位:(1)枕部压痛点包括枕骨上相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2)颈椎后关节椎板压痛点。(3)背部压痛点。(4)髋及耻骨联合压痛点。针刺方法:用龙胆紫对上述压痛点做好标识,在选择压痛点时,应采取密集取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相隔1cm。在行针刺治疗前,应对患者的压痛点进行刺激推拿,先从髋与耻骨联合压痛点进行推拿,随后由下至上,最后对枕颈部压痛点进行推拿。对于采用推拿后上部压痛点(继发性压痛点)症状能够减轻的患者,只需对其下部压痛点(原发性压痛点)进行针刺。对于压痛点不减轻的患者,则需要对痛点进行针刺处理。在选择好压痛点后,局部进行消毒,随后将0.45mm的针灸针对各个部位痛点进行密集型针刺,一天针刺一次,一次持续三十分钟。

1.3观察指标

将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眩晕病患者的症状及颈椎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所有患者均根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眩晕症状和颈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该评分量表主要分为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社会等五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均为3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临床研究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最后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及处理,症状及颈椎功能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当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眩晕病患者治疗前的症状及颈椎功能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及颈椎功能评分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眩晕病是一种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因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存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以头痛、头晕、耳鸣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并伴有心悸、颈部疼痛等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中医辩证认为,眩晕多与肝胆经络气血不调有关,从脏腑进行论治,眩晕的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肾、肝,而从病变经络进行论治可知,眩晕主要涉及督脉、膀胱经、胆经、肝经。古代医学家治疗眩晕主要取膀胱经、督脉,而现代医学也认为眩晕多与肝胆经气血不调有关。经过多项临床实践中发现眩晕病患者可采用软外理论进行明确压痛点,且眩晕病患者的压痛点多数分布在枕项部、背部、肩胛部及腰臀部,而这些部位又位于肝胆经循行位置上,均符合经络学说的治疗体系。软外理论将压痛点分为继发与原发,治疗眩晕病应先治疗原发痛点,随后治疗继发压痛点,而原发压痛点位于腰臀部,往往在治疗后,患者的继发痛点又会消失,采用密集型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松解患者的局部软组织,消除其压痛点,从而有效疏通患者的肝胆经气血,使患者的气血得到有效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

在本次研究中,将60例眩晕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中药治疗及密集型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眩晕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颈椎功能评分,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及颈椎功能评分分别为(26.67±2.14)分、(26.05±2.21)分,数据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及颈椎功能评分分别为(20.10±3.21)分、(16.97±3.04)分,两组患者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具优势,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总而言之,密集型针刺法治疗眩晕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值得推广及采纳。

【参考文献】:

[1]蒋仙庭,杨丽.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急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543-544.

[2]刘才俊,秦丰伟,刘洪江等.针刺结合超激光治疗寰椎椎动脉沟环所致眩晕[J].中医正骨,2014,26(6):48-49.

[3]杨晶,王非,肖文华等.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评分量表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2):2291-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