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煤矿企业工作中地质专业技术作用被弱视的问题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乡镇煤矿企业工作中地质专业技术作用被弱视的问题反思

姚明浪

(贵州省荔波县茂兰镇安监站立化中心贵州荔波558404)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地质工作在高突矿井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中的重要优势,提示相关企业一定要重视地质专业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煤矿生产;利润;地质技术

由于乡镇煤矿生产规模小,多为私营企业,专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不可能同大型企业那样储备各类专业技能人才,为企业生产出谋划策,尽可能收集井巷资料、科学布置采掘生产和及时准确解决技术难题进而调整生产布局从而做到最科学指导矿井生产。地质工作在乡镇煤矿生产中显示的效益不是很明显,特别是在构造简单的矿井中不存在找煤和调整生产布局问题,井巷工程地质资料收集与否不会给煤矿造成较大损失,从而进一步弱视地质技术工作在乡企煤矿生产中的作用。下面通过乡企煤矿工作中不重视地质技术工作的情况造成损失的案例分析地质工作在矿井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一、青利公司平寨煤矿是一生产规模15万吨/年的高突矿井,矿井南部与其相邻的煤矿都有煤与瓦斯突出历史,十采区于南部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布置有三条下山,但无人收集井巷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编录,下山采用锚喷支护,布置10207工作面时依据一台刮板运输机长度作为切眼长度便于生产设备管理、免除运输环节设备过多因运输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由于没有收集地质编录巷道,合理布置巷道。10207运输巷布置于构造带中,因是09年布置的巷道,基于当时的防突要求没有要求先掘顶、底瓦斯抽放巷,而是石门揭煤后沿煤掘进。于2010年5月份揭穿煤层,揭煤后沿煤水平掘进7米于5月17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91吨,因是放炮引起,人员躲在防突门外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事后继续沿煤水平掘进于6月2日距离第一次突出空洞前方9米又发生第二次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179吨,这次仍然没有人员伤亡,但由于突出频繁,突出量大增,分公司领导觉得风险实现在太大,只好停止该巷掘进。

后来经设计沿原巷石门布置顶板瓦斯抽放巷,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地质资料收集以及及时指导依据设计方向盲目掘进,发现因构造影响穿层后再重新调整掘进方向,到13年顶板巷施工到位,并按设计每隔3米布置抽放钻孔一组,每组四孔。从布孔情况上看达不到区域防突终孔煤层内间距不大于3米的要求,没有依据地质条件布置钻孔,施工过程中因构造变化及其它原因有部分孔未打到煤。公司为了尽快掘进煤巷便于生产接替,造假资料提供区域防突消突到位,开始沿煤掘进10207运输巷。因运输巷布置于构造带中,区域防突消突不到位,所以煤巷掘进打瓦斯排放孔时常有卡钻、瓦斯喷孔现象,主管部门发现区域消突不到位后建议在顶板抽放巷补打瓦斯抽放孔,但因顶板抽放巷布处于构造应力带中变形严重无法再利用,只好采用局部防突措施。但因构造变化有效钻孔较少大部分打到顶、底板中,只能冒险掘到构造边缘便于控制排放孔沿煤钻进,因而打排放孔时常有喷孔现象。于14年4月16日省领导到现场检查时打钻喷孔喷对检查人员,认为该矿不具备治理十采区瓦斯能力,只能停下十采区采掘工作。该矿因对地质工作不重视四采区皮带下山回采保护煤柱,矿山压力太大,引起巷道变形,皮带巷无法使用,4205风巷沿应力带受采空积水渗润顶板围护困难,10207机巷压力大边掘进边维修否则早就掘进到位,加上目前煤炭市场疲软,原煤由近千元每吨到去年的400至500元每吨,原煤利润空间很小,而该矿的固定工资较高,按去年5月份的原煤销售价格500多元每吨扣除税费后要使该矿维持正常运转预计每月产煤要达9000吨,工作面接替不上无法达到要求,再加上水灾影响原煤外运线路中断。最终导致该矿走向目前的停产亏损困境。如果该矿能利用地质资料避开构造带布置采掘巷道,工作面接替不会这样紧张。若当初发现突出后重视地质工作在抽放巷构造变形地段增加抽放孔也会使机巷钻孔喷孔现象减少。能够早日形成回采工作面解决接替问题。

平寨煤矿走向困境的原因分析:一、原煤销售市场价格太跌,煤炭行业利润空间缩小,迫使煤矿只有压缩成本才能生存,但是安全投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压缩成本的空间变小,煤炭企业要在经济不利的环境生存必需调动力量开采赋存条件好的煤炭,利于增加煤炭产量,同时减少巷道维护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对构造复杂的矿井而言就是不要把采掘巷道布置在构造带中,增加成巷时间和维护工程量,产煤时间延后同时增加固定成本(因通风、抽水、辅助人员工资等每天都要支出)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平寨矿10207机巷布置于构造带中400米长的巷道历时5年未能完成掘进工程,严重影响采掘接替。

二、从地质技术角度分析:地质“三量”管理工作不重视,无人管理“三量”,采掘比例失调严重,无人提出采区下山井垌保护煤柱的重要性,因采掘接替不上,为了多产几千吨煤,随意开采井垌保护煤柱,导致四采区皮带巷变形严重无法利用,从而影响煤炭运输。地质资料收集工作不重视井巷工程揭露的资料无人收集,构造情况不详,未能分析哪些部位地应力较大不谊布置采掘巷道而盲目随意布置最终造成不利结果。没有采取针对地质条件复杂而采取有效的防突措施而是一刀切(间隔3米布孔),造成防突效果差;实践证明只有在构造带增加排放措施孔才能取得较好防突效果。

高坡煤矿新系统由高坡矿和岜项矿资源整合为9万吨/年规模矿井。原岜项矿II煤已经采完,采用木支护管理顶板,因顶板有一层中厚层石英砂岩,采空区木支护未回收处理,采空区顶板只是缓慢下沉没有冒落,存在大量的储水空间。新系统1201工作面布置在岜项矿采空范围,因新的设计把II煤层当I煤层,1201工作面煤层是原I煤层在II煤层的下方。1201工作面布置在主平垌下方,平硐可见岜项采空积水涌水点。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时省水文专家组张卉认为工作面上方存在采空区可能积水几十万方的隐患,需补充水文资料证明无水患方能通过,矿方通过中介公司提供物探资料和1201风巷、运输巷沿巷顶打钻孔无水的资料,最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事后矿方为确保回采1201采面安全,在1201运输巷打钻孔,打有3孔满孔水喷出,矿方观察一个月水流未有变化,保持每小时13立方米的涌水量,考虑到矿井排水能力,又不能多打排水孔放水,只好放弃回采1201采面,对该采面实施封密。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说明,高突矿井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在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优势,收集齐全井上、下地质资料,科学部署井巷采掘工程,科学编制防突或探放水措施,并有效实施防突或探放水措施,才能在煤炭市场疲软的环境中处于有利条件,从而更好地生存下来。

参考文献

[1]戴慧芳.浅谈乡镇煤矿地质工作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3,15:379.

[2]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局长何先涛.用水文地质技术优势服务煤矿生产安全[N].中国矿业报,2014-11-01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