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LHFQ评分研究血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衰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基于MLHFQ评分研究血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衰相关性研究

刘润青1王兰芬1李印升1唐英俊2宁亚薇1

(1河北省枣强县人民医院河北衡水053100)

(2河北省枣强县卫生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目的:基于MLHFQ评分研究血浆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衰的相关意义,为心衰程度及预后评定提供参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40例患者心功能进行MLHFQ评分和NYHA分级,另选取16例身体指标一切正常同龄人为对照组,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的理化常规检测,并且使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将各分数段间及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要高,P<0.05;并且试验中随着NYHA分级的上升,患者的心衰程度急剧增加,血浆中的NT-proBNP的含量水平呈上升的趋势,经过测量能够看出患者的MLHFQ评分也呈上升的趋势。经过实验结果能够看出随着MLHFQ评分的上升,血浆NT-proBNP水平逐渐上升,大于75组的上升幅度要高于另外两组,P<0.05,但是对于另外两组的数据结果统计来说,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MLHFQ评分及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有显著的关系,将MLHFQ评分和血浆NT-proBNP水平对患者的心衰病情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MLHFQ评分;血浆NT-proBNP水平;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意义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6-0114-02

心衰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若是患者采用不恰当的方式进行治疗,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反复住院的情况,在比较严重的情况还就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心衰患者进行恰当的评定是预防患者出现危险的关键[1]。在传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都是通过NYHA分级对心衰患者进行生理上的评定,但是有关的研究发现,患者的精神状态也对心衰病情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MLHFQ评分量表(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表)既能反应心衰患者的心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以可以将其作为心衰病情发展的评定标准之一。本次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40例患者,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基于MLHFQ评分研究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衰的相关意义分析,具体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3年6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被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40例患者,并将这些患者作为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4±11.2)岁,经NYHA分级,I型,Ⅱ型,Ⅲ型,VI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9例,11例,7例,13例。另选取16例身体指标一切正常同龄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59.7±9.4岁。

诊断标准[2]:若是患者出现左心衰竭,并表现为间歇性呼吸,奔马声心律,咳嗽,心脏变大等特点。若是患者存在右心衰竭的表现为:水肿,静脉血管血压变大。

排除标准[3]:若是患者在短期内有心肌梗死的现象,并且患有癌症等免疫类疾病,存在肝肾疾病,感染炎症,不良反应严重等不符合本次研究的排除实验。

1.2NYHA分级

(1)心功能I级: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不会受到限制,一般的体力劳动不会引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的出现;(2)心功能Ⅱ级:患者的日常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在进行一般的体力活动时,会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若是在平常的状况下出现心绞痛,经过适当的休息之后症状便会得到缓解;(3)心功能Ⅲ级: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的限制,一般进行轻微的活动就会造成心悸、呼吸困难、乏力以及心绞痛等心衰症状的出现,一般患者在上时间的休息之后症状也会消失;(4)心功能Ⅳ级:患者进行任何的体力活动均都可造成心衰的症状出现,甚至在休息的过程中也会有心衰的症状出现。

1.3MLHFQ评分分组

根据MLHFQ评分情况进行分组,将评价结果的得分在为0~100分之间,将0分作为病情最轻的分值,将100分为作为最严重。小于50分一组(n=7例),50~75分(n=19例)为一组,>75分(n=14例)为一组,对所有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表格中的例数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血浆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给予x-±s计数,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明显。

2.结果

2.1组间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

在试验结果中能够看出,对照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为6.21±0.72,研究组为8.33±0.85,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水平高,t=-3.754,P=0.032<0.05,表明随着心衰患病,血浆中NT-proBNP水平有升高现象,见表1。

表1组间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

*与小于50分组和50~75分组比较,P<0.05

3.讨论

MLHFQ评分是国际常用的一类对心衰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的标准[4]。在本次研究选取了MLHFQ评分量表联合血浆NT-proBNP水平对心衰患者的患病以及病情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二者均与心脏功能病损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二者之间部分关系也具有相关性。根据以上的研究能够得出,MLHFQ评分及血浆NT-proBNP水平均与心衰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有关,并且血浆NT-proBNP水平有在心衰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可以将MLHFQ评分将血浆NT-proBNP水平用于心衰病情发展评定。

【参考文献】

[1]林春旺,曾祥林,吴彤,等.心力衰竭患儿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3):990-993.

[2]洪旭林,汪和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5):482-483.

[3]林春旺,江少虎,吴彤,等.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在鉴别小儿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2,33(18):2764-2766.

[4]江少虎,林春旺,曾祥林,等.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在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6):60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