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U及三维重建对小儿重复肾和双输尿管畸形的诊断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CTU及三维重建对小儿重复肾和双输尿管畸形的诊断意义

邓翔

(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放射科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检查及三维重建对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病人CTU检查及三维重建资料。病儿均应用64层螺旋CT机对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范围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并与B超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CTU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扩张或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本组18例先天性重肾、双输尿管畸形CTU检查及三维重建诊断结果全部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CTU检查及三维重建是重肾和双输尿管畸形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能够准确作出诊断,并可指导术式选择。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尿路造影术;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儿童

以往对小儿先天性上尿路畸形的诊断主要依赖于B超、CT平扫及静脉泌尿道造影(IVU)等检查,但均有不足和局限性。近5年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病儿18例,术前均行CT尿路造影(CTU)检查,准确率较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8例,女10例;<1岁者8例,1~11岁者10例,平均年龄5岁。左侧重肾10例,右侧重肾4例,双侧重肾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泌尿系感染,如有发热、腹痛、尿痛及脓尿6例;重肾伴输尿管末端膨出9例,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尿道口包块脱垂;重肾伴输尿管开口异位5例,临床表现为正常排尿间有湿裤、血尿3例,尿频6例。术前行B超检查的18例中,明确诊断10例,诊断符合率为56.56%;行增强CT检查的18例全部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

1.2CTU检查方法

检查前行碘过敏试验。不合作病儿给予100g/L水合氯醛0.5mL/kg灌肠。使用64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管电压90~120kV,管电流150~250mA,螺距1.0,扫描层厚5mm。嘱病儿检查当天禁食一餐,不作肠道准备,病儿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以1mL/s的注射流量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1.5mL/kg。延迟30~40s后行肾实质期扫描,延迟7~15min后行排泌期扫描,根据肾盂、输尿管积水情况决定再延迟扫描的时间。

1.3图像后处理技术

所获排泌期扫描原始数据行1mm加50%重叠技术,重建后传输到工作站。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

1.4治疗方法

重肾伴上肾单位输尿管扩张积水14例(18个肾脏),因上肾单位重度积水、输尿管扩张而行上肾单位及输尿管大部切除,残端吸净尿液,1例术后半年因排尿困难行输尿管残端切除;1例为上半肾单位轻度积水,行输尿管末端膨出切除膀胱输尿管再吻合;2例因上、下半肾及上、下输尿管均积水,考虑上段肾为重复肾,行上肾单位及输尿管大部切除;1例因上、下半肾及上、下输尿管均积水,考虑下段肾为重复肾,行下肾单位及输尿管大部切除。

2结果

本组CTU检查诊断重肾及双输尿管18例(22个肾脏),并发输尿管囊肿10例,表现为上肾段程度不同的强化,肾盂扩张,相应输尿管扩张迂曲,末端呈囊状突入膀胱,囊肿内未见造影剂,8例开口位置异常,其中2例伴下肾段肾盂及输尿管上端轻度积水。本组18例病儿共接受22次手术,术中所见均与术前CTU诊断结果吻合,无1例漏诊。14例(18个肾脏)上肾单位及输尿管大部切除的病儿中13例(17个肾脏)术后恢复较好,排尿困难或泌尿系感染消失,1例术后半年因排尿困难二次行输尿管残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8例重肾并输尿管开口异位的病儿,术后滴尿症状消失,随访0.5~1.0年无滴尿症状。1例为上半肾单位轻度积水,行输尿管末端膨出切除膀胱输尿管再吻合,术后肾积水消失;3例上、下半肾及上、下输尿管均积水者,术后恢复顺利。

3讨论

小儿重肾畸形是上尿路常见的畸形,发病率位于先天性肾积水之后,但双侧重肾较少,约为单侧的1/10。重肾畸形的病儿常表现为尿淋漓伴尿路感染、腹部包块及排尿困难症状,与其他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的临床表现相似,应尽早诊断治疗,以减少、减轻对病儿肾脏的损害。

小儿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多需手术治疗。术前客观、直观的影像学信息对于诊断及手术方式、入路的选择十分重要。B超检查提供的主要是形态学信息,如肾脏的大小、形态、积水程度等。在小儿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的传统检查中,B超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仍然被应用。B超检查对肾脏和膀胱病变诊断虽有其独到之处。但由于输尿管位于腹膜后,上下走行长,前后都有脂肪层,加之肠道气体的影响,给B超诊断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输尿管中段的病变,B超诊断符合率较低,且不能为手术提供准确指导,应用受限。CT平扫获得的是平面图像,且因无对比剂图像不够清晰。CTU是利用对比剂经肾脏分泌排泄的原理,与螺旋CT容积扫描相结合,用计算机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近年来随着螺旋CT技术的成熟和三维重建功能软件的逐步完善,CTU已逐渐被应用于泌尿系疾病的检查和诊断,特别是64层螺旋CT的出现,以其超快速容积扫描的特点,使螺旋CT泌尿系重建技术可同时显示肾实质、肾集合系统、输尿管及膀胱的立体图像,成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还可以根据重复肾盂输尿管的显影时间来推断肾功能情况。CTU检查不用事先做肠道准备,不用腹部加压,为儿童和老年病人提供了更大的方便。CTU的图像可以任意方向旋转观察,从而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部位,例如可以从膀胱的侧方或后方观察输尿管的异位开口情况,给诊断和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案带来了方便。IVU检查时如果膀胱内造影剂过浓会掩盖输尿管囊肿,而CTU检查异位开口,可为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依据。

CTU显示肾盂输尿管畸形具有直观性,CTU不仅能显示肾盂和输尿管,也能显示输尿管异位开口和输尿管囊肿,这相对B超更加直观,更加有立体概念,有利于诊断。本组CTU诊断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与手术全部相符,并为手术提供直接依据。

总之,CTU检查对于小儿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的形态、患肾是否有功能及患肾实质的厚度等都能做出正确评估,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检查方法,并可用于指导手术。CTU检查直观感强、安全无创、快捷方便、实用经济、科学准确及适应性较广,反映出的病变与实际相符合,影像与手术所见相一致,术中证实无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并对手术有指导作用,因此,是诊断小儿泌尿外科疾病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晓凡,张毅,蔡静.CTU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1):68.

[2]王常林,潘恩源,陈丽英,等.CTU对小儿泌尿外科疾病诊断的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9):754.

[3]杨青,李绍科,李晓飞.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4):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