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 2

中药复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苏何蕾马晓君刘光玉李思捷

苏何蕾马晓君刘光玉李思捷

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天津市西青区300385

【摘要】本文对中药复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抑制某些炎症介质的活性、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起到抗炎和消除关节肿胀的作用,改善滑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具有类似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效应。

【关键词】中药复方;类风湿关节炎;实验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中药复方热加工,在炒、煮、炸、蒸汽加热条件下,中药已经经历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一些成分的药品煎煮,有的被摧毁,煎药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失活或形成活性的新材料,可以影响改变活性。其主要表现在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对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治疗药物的方法也不断提高,从治疗开始时只限于镇痛和抗炎药,到后来的用于疾病的改性效果,现已开发的应用程序免疫系统的类风湿疾病的药物。中医辩证论,中国许多传统中药处方有控制炎症和免疫调节等综合作用,在许多方面,可以长期用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实验用雄性Wister大鼠50只,体重(130+20)g,,适应性饲养1周后用于实验。

2.实验用药

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桂枝、白术组成;普威药物原粉。

3.造模方法与动物分组

从5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另一组是用于造模。将20mg/ml的牛胶原蛋白和5mg/ml的灭活结核菌素石蜡溶液于建模前等体积混合、乳化。将悬乳剂于大鼠右后爪垫皮内注射011毫升致敏,7天后,在同一乳液尾根加强1针。正常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注射相同。

4.检测指标

灌胃给药满3周时,内侧后眼窝内血液约2ml,给药满6周,各组大鼠结束前24小时禁食,称重,用乙醚麻醉,开放胸部,心脏穿刺取血,分离血清,在冰箱冷冻-20e测试。

5.CIA大鼠进行检测,测量关节肿胀率

采用水量的方法,在第一天的非注射免疫检测左脚踝肿胀程度,隔日1次,直至死亡。在第一天的关节置换水体积为基值,每个测量值进行比较后的值和关节肿胀率。测定血清SA测定血清100L,L按试剂盒步骤采样,水浴,离心后取上清液,读吸光度分光光度计,计算的浓度:血清SA(毫摩尔/升)的浓度。11613测定IL-2,TNF-A水平在第3和第6周,检测血清IL-2,TNF-A水平,采用ELISA法,程序法,按试剂盒说明书,在酶标记仪器450纳米读取A值。

7.滑膜组织形态学观察。剥离削减每个非注射侧左脚踝关节滑膜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

二、滑膜组织病理学观察

血清SA浓度的变化CIA大鼠血清S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101),甘草附子汤和痛痹方及普威治疗3周时,血清SA浓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101);治疗6周后,三组血清SA均低于模型组(P<0101),恢复到正常水平,正常的滑膜层1~2细胞层增厚,细胞排列整齐,表面光滑,无炎症细胞浸润。CIA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增殖达7~8层,厚厚的绒毛延伸进入关节腔,滑膜透露多个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散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以形成淋巴小结或淋巴过滤,浸润细胞也更多地聚集在血管周围滑膜含有丰富的血管,血管内膜变形增生,管腔变窄或阻塞;可见侵入软骨或骨关节和血管增生,血管翳形成。中国药治疗组(GF,TB)和西药组(PW)在滑膜组织结构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滑膜细胞呈轻度增生,罕见的绒毛状改变,滑膜及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并不大,稀有或偶尔“淋巴滤泡”形成新的血管,其中以痛痹方组尤为明显,血管内膜的增生阻塞普遍减少,少见血管翳形成,

三、讨论

慢性滑膜炎是RA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由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以滑膜为靶器官的炎症反应,关节肿胀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大量炎细胞粘附聚集到滑膜局部,并被激活而发挥生物效应,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参与RA的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风寒湿邪侵入人体造成气血周流不畅而至关节肢体肿胀疼痛,因其具有病情顽固,迁延难愈,且疼痛遍历周身多个关节的特点。

大量的炎性细胞的粘附和聚集滑膜的地方,并且被激活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在RA中参与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形成一个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风寒潮湿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血流量是不是光滑,肢体肿胀和疼痛,因为其病情顽固,长期和深部疼痛的特点。TNF-A可促进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往往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的地方,软骨和成纤维细胞胶原酶,合成和分泌的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E2,介导炎症和软骨破坏引起的滑膜炎,软骨/血管血管翳结合位点TNF-A的检测,表明其在软骨退化。在实验中,血清TNF-A中情局的大鼠模型是显着增加的,3周后的中药甘草附子汤和关节炎治疗后,血清TNF-A水平明显降低,6个星期的治疗后,GF组水平往往是正常的。组织病理组合显示,CIA大鼠肿胀,关节僵硬和变形也相应减小,滑膜炎在控制之内。现有的研究认为,IL-2RA和II型糖尿病等疾病,特别是在早期阶段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甘草附子汤和通痹处方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抑制CIA大鼠足部水肿,降低血清中的炎症介质的SA水平,建议调节血清细胞因子IL-2,TNF-α,升温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除血瘀,可以减少炎症反应介导的免疫类风湿关节炎,类似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效应,但两方剂在免疫调节机制、滑膜组织血管新生、滑膜增殖及软骨破坏等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皖东,赵宏艳,吕诚etal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12(9):714-719.

[2]李宝丽,庄鸿贤.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2;43(5):385-387.

[3]刘道清.中药别名大辞典[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