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的护理方法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心肌炎的护理方法与体会

常琳

常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心血管病医院157000)

【摘要】探讨心肌炎病人的护理方法与体会。对2014年5月~7月我院收治的25例心肌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2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死亡病例。早发现早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心肌炎的关键,可有效的提高治愈率。

【】心肌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303-02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坏死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炎症性疾病。临床中以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最常见,即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本节重点叙述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以儿童、青少年多见,但成人也可出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5月~7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确诊为心肌炎的患者有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20岁;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少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1.2方法

1.2.1饮食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1.2.2药物治疗①抗病毒药:应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②免疫调节和抑制药: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药;③营养心肌、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能量合剂、肌苷、大剂量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等。

1.2.3对症治疗及时处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

1.3结果2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死亡病例。

2.护理

2.1活动无耐力

2.1.1休息与活动

2.1.1.1休息: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耗氧,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防止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病程。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急性期无并发症者卧床休息1个月;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直到病人症状消失、血液学指标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

2.1.1.2活动: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活动时注意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若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2.1.1.33.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饮食,适量饮水,防止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药。

2.1.2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尤其补充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心肌代谢与修复。

2.1.3心理疏导向病人介绍本病的演变过程和预后,使病人能安心休养。告诉病人体力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当活动耐力增加时,给予病人鼓励;因害怕或不愿活动的病人,给予心理疏导,消除顾虑,督促病人完成耐力范围内的活动。

2.1.4遵医嘱使用营养心肌、保护心肌、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维生素C、辅酶Q10、辅酶A、肌苷等。

2.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急性期持续心电监护至病情平稳,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的变化。发现心律失常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3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咳嗽、颈静脉怒张、水肿、奔马律、肺部湿啰音等,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4知识缺乏

2.4.1饮食指导进食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尤其补充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心肌代谢与修复;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2.4.2合理休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个月,无并发症者可考虑恢复学习或轻体力工作,6个月至1年内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和妊娠等。

2.4.3适当锻炼鼓励病人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2.4.4自我监测及定期随访教会病人及家属测脉率、节律,发现异常或有胸闷、心悸等不适及时就诊。

2.5病情观察

2.5.1急性期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如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配合临时起搏、电复律等。

2.5.2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观察患者有无乏力、呼吸困难、肝脏肿大、水肿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定期测体重。

2.5.3物品准备准备好抢救药物和用品。

3.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炎出院后要继续休息,避免劳累,3~6个月可适当恢复部分或全部轻体力工作或学习。指导患者使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注意保暖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诱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4.讨论

心肌炎是指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可有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等引起;非感染性包括过敏、变态反应、理化因素或药物,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病毒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其中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B病毒,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常见。尤以柯萨奇B组病毒为主,约占30%。此外,流感、风疹、单纯疱疹、肝炎病毒以及HIV等都能引起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作用有病毒的直接作用和免疫损伤。免疫损伤可产生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者完全没有症状,重者可以猝死。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发病前1~3w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恶心呕吐等,然后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甚至阿-斯综合征等心脏受累的表现。可见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第一心音减弱、可听见第三心音以及舒张期奔马律,或有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肝大的心力衰竭表现。

参考文献

[1]杨巍,喻玫.心肌炎护理初探[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21(5):312-313.

[2]薛媛.19例重症心肌炎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4):78-80.

[3]祝丽珍.体外膜肺氧合院前救治1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