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杨爱菊

讷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讷河市1613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PsQI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残障的发生率。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模式;脑梗死;应用分析

脑梗死是目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病死率有明显下降,但是致残率依然居高不下,7O%-8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功能障碍,并且该病病程较长,恢复期会有肢体瘫痪、言语障碍、智力减退等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超过10%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胎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因此及时的治疗和个性化护理是脑梗死患者肢体机能和疾病康复的关键。选取2014年3月一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对部分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经临床与CT确定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8-78(46.5士8.3)岁;文化程度:小学26例,初中,56例,高中及以上14例;发病至入院1-7d。入选标准: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知情同意,并参与合作及检查;无智力及精神障碍。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大面积脑梗死及不能交流者。按入住病房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偏瘫侧别、病变性质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处理方法:按一般的、传统的护理程序进行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郡根据患者特点制定、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首先要有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后短期内难以适应多产生悲观、焦虑、恐惧心理,应主动关心患者积极沟通交流,耐心解释并安慰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重建信心。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积极有效地回答倾听患者的诉说提高其对疾病的认,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脑梗死患者在起病时较急易产生紧张、恐惧感。由肢体瘫痪而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小便失禁,言语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患者有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引起心理障碍这主要是对疾病的认知过少引起的。要有健康指导:定期发放宣传册或在病房通道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栏,提供本病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先兆、发病简易处理措施、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饮食指导及康复训练建议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患者提供信息资讯。对观察者要有康复训练:首先的是肢体按摩与刺激,在患者入院后,用温热水擦洗患侧肢体和对患肢的软组织按摩,以防止关节僵硬、变形。根据病情给患者适当的刺激加定时为患者梳头、拍打或者轻柔刺激皮肤适当配合针灸进行治疗;对患者要进行肢体运动训练,肢体停止运动1周即可发生肌萎缩,因此,康复应及早进行,要有站立训练、坐位训练、行走训练、语言训练和吞咽及生活能力训练等[2]。同时还要搭配着饮食护理,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品,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营养的饮食,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能源。

1.3评价标准

①焦虑自评量表(SAS):用于评定患者的主观焦虑感受,20个条目,将每项分数相加来计算标准分,临界标准为50分。②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抑郁情况,共20个条目,各项分数相加来计算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③睡眠质量指数(PSQ)I: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2个月的主观睡眠质量,共20个自我评定问题和10个由睡眠同伴评定的问题,将20个自我评定问题按O-5分计分,总分范围O-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与患者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前后发放调查问卷表,由患者和其余相关人员自行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用标准差(x±t)、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者和对照组在进行不同治疗方法后,对分别其进行SAS、SDs、PsQI三项评分,结果是个性化护理优于常规治疗方法(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针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全面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是患者尽快康复的关键。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患者个性化护理一般是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内病情未有恶化时即可开始护理过程应该遵循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的原则[3]。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不断改进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护理人员还要应充分地做好对患者的睡眠护理及相关知识宣教。

由本此研究可见,两组脑梗死患者干预前均有焦虑、抑郁清绪通过进行相应的心理、饮食、睡眠干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两组干预后SAS、SDS、PSQI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个性化护理模式能缓解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指导、健康指导与正确的功能锻炼都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肩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加康复的自信心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王丽霞,压丽香.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43-44.

[2]陈建伟,许红梅,陈晓琳,等.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1-203.

[3]何励高宝红,董春香.脑梗塞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