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例黑热病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87例黑热病的临床护理

王晓红赵会芹

王晓红赵会芹

(甘肃省陇南市人民医院甘肃武都746000)

【摘要】目的:探讨黑热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87例黑热病人从心理、用药、饮食、预防等方面给予护理指导。结果:87例患者中,77例治愈,9例好转,1例死亡。讨论: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科学合理地施行护理方法和健康指导,对改善黑热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黑热病;护理;健康指导;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213-02

黑热病是利什曼原虫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犬。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因其致病力较强很少能够自愈,如不治疗常因并发病而死亡。我院收治的病人均为白蛉叮咬传播,主要是由于我市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北缓山地气候,适宜白蛉生长繁殖,所以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87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6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7个月,14岁以下63例,15岁以上24例,按季节分春季22例,夏季20例,秋季21例,冬季24例。

2.临床表现

2.1症状

不规则发热86例,食欲不振63例,乏力51例,腹胀39例,盗汗27例,咳嗽7例,鼻出血5例,腹泻7例,腹痛3例,恶心、呕吐9例,当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或心衰等其他疾病时,往往危及生命。

2.2体征

脾肿大84例,肝肿大8例,贫血67例,消瘦23例,浮肿15例,淋巴结肿大7例。

2.3实验室检查

WBC减少47例,HB减少67例,RBC减少23例;尿蛋白(+)13例,血尿5例;麝香草酚浊度增高65例,水醛试验阳性33例;骨髓穿刺涂片87例均找到利杜氏小体,RK39试验(+)52例。

3.诊断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找到利杜氏小体;水醛实验(+);RK39试验(+)三项符合其中之一)即可确诊。

4.并发症

4.1继发细菌性感染

易并发肺部炎症,细菌性痢疾,齿龈溃烂,走马疳等。

4.2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表现为高热,极度衰竭,口咽部溃疡,坏死,局部淋巴结肿胀以及外周血象中粒细胞显著减少,甚至消失。

4.3血小板减少

患者常发生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

4.4可能由于患者发生肾小球淀粉样变性以及肾小球内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所致,也可出现蛋白尿及血尿。

5.治疗

给予对症,保肝,支持,锑剂静脉注射或肌注。

6.护理

6.1心理护理

患者因担心疾病会传染,怕影响工作,学习,家庭生活;患者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方面压力大,加之亲朋好友谈到传染病就避而远之,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介绍病区环境,做好疾病知识的宣传,使患者了解病情;治疗及护理时多与之沟通交流,消除不良情绪的刺激,保持稳定的情绪,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6.2一般护理

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6.3发热的护理

38.5℃<体温<39℃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全身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证足够的水分。体温>39℃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或冷盐水灌肠等,不管采取何种降温措施,均半小时后测体温。

6.4饮食护理

发热时,注意口腔清洁,给予清淡流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肉汤、蛋汤、牛奶、果汁、豆浆等;待体温正常后或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如肉类、蛋、奶、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

6.5药物护理

锑剂如斯锑黑克,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做好解释工作,症状较重者给予对症处理;有大出血,体温突然上升或粒细胞减少时,暂停使用。以上不良反应多于停药2天后症状消失。非锑剂如戊烷眯,注射时局部易出现硬结和疼痛,应经常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热敷,掌握无痛注射方法,此药毒性大,易引起肾功能损伤、嗜睡,可使原有肺结核病灶恶化等,应观察尿量,尿色等,复查肾功能等,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7.预防与健康教育

管理好传染源,消灭白蛉,积极治疗病人,铺捉病犬;改善居住条件,清除垃圾,填堵鼠洞、墙缝,防止白蛉躲藏和孳生;家庭或住处应加纱窗、纱窗门、蚊帐等。在流行期间,做好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

8.结果与结论

87例患者中,治愈74例,好转12例,1例因合并心衰死亡。黑热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无明显季节性,青壮年多发。患者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较高,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可获得终生免疫。使用锑剂进行治疗护理,以及对高热和并发症的护理是本病临床护理的关键;全面了解黑热病的特点、病因、用药,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及痛苦,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同时,积极正确的健康教育对控制黑热病的传播,减少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