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紧急护理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紧急护理干预研究

马丽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紧急护理干预措施的建立。方法:对500例创伤患者的致伤原因进行分析,依此提出紧急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颅脑为主要创伤部位(P<0.05);大部病例为术中或术后死亡。依此提出了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结论:交通事故和颅脑损伤是院前急救的主要致伤原因,对于这类患者相应的紧急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护理干预

院前急救是挽救各类急症、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措施。创伤是院前急救主要组成,约占40%[1],提高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本研究对500例我中心收治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相关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创伤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规律,并提出紧急护理的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500例我中心收治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500例,男301例,女199例,年龄11-87岁,平均年龄47.62±12.53岁。

1.2方法

制定调查问卷,调查期间由接诊医生及护士填写登记创伤患者资料,由专人每周进行审核,建立数据库,并提出紧急护理的干预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患者死亡构成结构分析

如表1所示,本组500例,死亡98例,其中现场死亡26例,途中死亡21例,术中或术后死亡51例,术中或术后死亡构成比最高(P<0.05)。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年龄大于50岁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不同的致伤原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部位创伤死亡率最低,死亡率以颅脑、胸部、腹部为前三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护理干预措施

3.1快速反应

抢救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院前急救的反应速度。急诊值班医护人员需处于24h待命状态,接听急救电话后应快速作出反应,回拨电话对伤员数量、位置、情况以及联系电话予以询问和给予恰当的指导,白天出诊时间限制在3min内,晚上在5min内。

3.2对伤势予以准确评估

医护人员到达后应快速,按照检伤分类的原则正确评估患者伤情,重症患者优先处理,而后处理轻症患者。深入判断患者有无颅脑外伤、胸腹部骨折等合并伤以及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状,若存在呼吸困难现象需开展氧气吸入等辅助通气治疗措施。

3.3给予生命支持确保呼吸道通畅

评估伤情后应紧急处理危重伤员。若出现心跳与呼吸骤停应快速开展心肺复苏术,在开展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时护士应同时快速开展气管插管。将呼吸道与口腔中分泌物与呕吐物清除,若患者舌后坠应用舌钳或口咽导气管拉出舌体,确保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

3.4建立静脉通道

应用静脉留置针,必要时开通两条静脉通路,可保障创伤性休克与出血等危重患者可短时间内获得血容量扩充。且即使患者躁动不安、转运或改变体位时也不会出现血管刺破或脱出血管外等事件。

3.5处理伤口并固定伤肢

院前急救外伤患者基本处理原则为为伤口提供保护、有效止血、避免感染以及防止损伤加重等。若出血位置为手部或前臂,止血带需敷于上臂,结合尺动脉与桡动脉解剖走行,这样可避免对尺动脉与桡动脉产生直接压迫。此时虽阻断静脉回流,但仍有动脉回流,反而加重出血。

3.6心理护理

创伤通常会让人感到无能为力或是无助感和麻痹感。创伤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也有学者将创伤定义为“任何一种突然发生的和潜在的生活危险事件”。患者心理压力巨大,由此会诱发各种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开展治疗。因此一定要开展心理超前护理,将人道主义精神充分发扬,尽量满足患者一切所需。

4讨论

本研究显示,500例院前急救中现场,死亡98例,其中现场死亡26例,途中死亡21例,术中或术后死亡51例。说明现场及途中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医务人员对主要创伤类型及致死类型有细致的了解,做到专业人员及急救物资的充足准备[2]。本研究显示在不同的致伤原因中死亡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各类型的创伤事件均可造成一定比例的患者死亡。不同部位创伤的死亡率则存在明显差异,从创伤部位来看,颅脑、四肢、腹部居前三位,说明急诊科室医生在颅脑外科、骨科及腹部外科的专业要求更多;从死亡率来看,颅脑、胸部、腹部等人体重要器官部位的创伤死亡率较高。而四肢虽然是主要创伤部位,但是由于其属于肢端,对机体影响相对较小[3]。因此,在急诊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中应加强颅、胸、腹部等重要部位创伤的急救措施训练,制定相应的诊疗规范和应急处理条例等,配备充足药品、器械以做到在现场和途中实施医疗救治,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易艳.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诊的探讨[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2):120-122.

[2]吴雪.ICU重症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方式分析[J].现代养生,2015(2):212.

[3]侯希清.风险管理在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2):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