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对高中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王晓辉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712000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尽可能的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要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学生,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和开展教学。现就高中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和大家作以交流。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背景

在同一个班级,同样的数学老师,同样的学习时间,同样的授课内容,在诸多确定的条件下,然而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不同以及个性特点的差异,进而导致学习的效果是不同的。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差异。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而言具有内容多,抽象性较强,思维上更倾向于理性分析的特点。教师“教好数学”与学生的“学好数学”怎样才能更好的融合,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这是我们老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此外,在《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意见也强调,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与整体把握的关系

无论是从学生角度还是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讲,分层教学的组织不是孤立,更不是断章取义。

1.对每一节、每一章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对接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对教学内容做出整体的框架性设计。

2.对学情、班情、校情要有一个整体、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根据了解的情况做好全局的把控。

3.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调整和优化;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融合;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学科成绩。

三、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1.备课阶段:

依据课程标准,在对教学内容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将知识内容按照章节层层推进,将每一节的知识内容分层设计。

2.课堂实施:

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层层推进,让优等生吃饱,让中等生吃好,让学困生不再吃夹生的。对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基本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做到简洁、清晰、准确,让所有同学都能理解和掌握,满足所有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在变式部分根据内容适当板书引导,理解核心的知识、要点;在拓展部分重点是以点拨为主,鼓励优等生课后自己探索。授课时,在启发引导的基础上根据知识内容的分层,在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时按照对应的学生层次来让学生发言!

3.课后作业分层设置: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保障措施。因为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差异,对每一节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所以课后作业的设置是不能统一执行或者完成。课后的作业就要分层设置,或者弹性作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满满的收获,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4.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主要包括:课堂评价分层,课后作业评价分层,月测评价分层。

课堂评价分层是指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后对学生的评价,对优等生应该是思考方向和逻辑推理上的评价。对中等生的评价,重点是对知识的理解上的评价。对学困生则应该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的评价,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课后作业的评价分层是指对不同层次学生完成对应层次的作业质量的评价。课后的作业设置是依据所学知识内容和学生层次分层设置的,作业完成质量的要求与标准应区别对待!

月测成绩的评价分层是根据近期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状态,并结合考试成绩对各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导。在评价时,对于学困生针对具体问题应该给予引导、鼓励,让学生保持和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于中等生,立足实际,步步为营,注重平时的规范引导;对于优等生应该树立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带动其他层次的学生一起进步!

5.个性化沟通引导的分层。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者在考试后,老师通常都会对班级的学习情况、成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整理、分层。通常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大都是态度端正,积极进取的学生,身上具备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大都是在学习的方法上,思维习惯等方面需要引导、帮助。对于学困生,大都是行为习惯,学习的态度问题所引起的。我们针对每一层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沟通引导和分析建议,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从根本上真正的解决问题。

四、分层教学的实际意义与思考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调整,是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照顾到每个个体;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材”与“学生”的融合;是为了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最合适的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所有学生的提高与成长。当然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仍然有很多值得去探索的方面,比如:微课在分层教学中的应用。在教研的路上,循序渐进、优化、调整,将会更加符合教育的初衷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