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探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危用国

湛江长林项目管理有限公司524000

摘要:林业是我国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影响我国植树造林国策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林业病虫害的概念和现状入手,分析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并对林业工作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1.1种类复杂性

林业病虫害具有突发性,具体表现在病虫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在发生之前很难对其进行预测和防患。我国森林面积十分广阔,病虫害的发生非常频繁。林业部门难以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全面的检测,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进行得不够彻底。另外,在我国的病虫害中,病虫害的种类多具有复杂性,例如泡桐叶甲、光肩星天牛、杨小舟蛾、马尾松毛虫以及最为普遍的蝗虫等,而这些不同种类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又是不同的,因而加大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1.2影响广泛性

林业病虫害的灾害影响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通常不是局部的,它的发生往往影响整个县的上万公顷林业资源。而我国的林业资源种植又相对集中,种植林业的树种又比较单一,因此林业病虫害的传播速度较快。

1.3虫类顽固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杀虫药剂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与之前的情况相比,我国对林业病虫害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就长远防治目标来看却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害虫在药物的不断作用下,增强了其适应性和抵抗力,具备了顽固性,也就是所谓的抗药性,使得有些害虫通过治理后不再出现,而另外少数的害虫不仅会重复出现,而且其带来的灾害一次比一次严重,例如天幕毛虫、杨扇舟蛾以及松毛虫等害虫。

二、林业建设中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当前林业对于病虫害的防御技术和水平比较落后,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有着严重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植树造林的活动提倡,人工森林面积不断的加大,林业病虫害问题却始终制约着林业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技术研究,从而提高林业质量。笔者认为,造成林业病虫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林业结构单一

由于我国林业经济效益的原因,人们往往看重树木的生长速度,大面积的人工林业中品种比较单一,生态系统较为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薄弱,林业自身的抗害能力较弱,当林区发生传染性的病虫时,就会导致大面积的林业受到病虫的传染。并且由于植树造林等活动的倡导,人工森林面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由于规划种植的不全面,导致种植的林区品种一般比较单一简单,这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2重视程度不高

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管理者和防治人员对防治工作没有高度重视,导致工作人员的执行力不足,存在很多敷衍了事的情况,对于平时的林业树木检查情况不够仔细,很多林业病虫害在潜伏期和爆发初期都没有及时发现和控制,防御和治理措施体系不到位,一旦虫害全面爆发,将会瞬间致使生态系统崩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对林业系统的防治体系的完善造成了阻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展。

2.3防治方法单一技术落后

相对来说,我国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方法为喷洒农药等杀虫剂,这就导致在农药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导致其他有益生物的死亡,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害虫的抗药性也会逐步增强,因此,不合理的营养供应会导致环境的急剧恶化,给防治的后续工作造成困难。由于技术落后、方法单一,虽然许多病虫害在初期被发现,但由于治理措施不当,导致再次爆发的情况也有很多。

2.4防治技术人员能力经验不足

防治技术人员能力基本体现在防治理论、专业能力、工作经验三个方面,由目前我国的林业防治病虫害工作状况来看,虽然大部分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合格,但本身缺乏工作经验,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无法熟练地针对实际的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导致工作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从而给林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可见,在工作人员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全面的要求其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效果。

三、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

林业的发展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要的组成部分,而病虫害的防御治理是保证林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无公害的治理病虫害成了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目标,由于我国林业建设发展的时间较短,对于林业病虫害防御的技术不是很成熟,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对于当前病虫害防御治理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国林业病虫害技术的提升有所帮助。

3.1多样化建设林区

实施多样化的林区种植规划,合理栽培多种多样的树种,增加林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来增强林区自身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加快促进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自身的抵抗力,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引进抗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树苗,提升树木本身的抗害能力,并定期为树木提供科学的营养,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配制合理的营养物质,为树木提供充足的营养。

3.2重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我国当前林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效益良好的前提是林业生产状况良好,所以,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受到重视,林业企业应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从林业工作人员着手,提高员工日常的工作效率,加强对于平时工作力度的执行和防预工作。对于病虫害的潜伏期和爆发初期要仔细检查并及时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将病虫害问题在最容易解决的前期阶段扼杀在摇篮,使林业因为病虫害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3.3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

加快先进防治技术的引进,例如,引进害虫的天敌来防控,通过引进啄木鸟、山雀、灰喜鹊等益鸟进行鸟类防控,同时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或者采取相对高级的微生物防治措施,这种方法相对环保且防治强度高。加强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运用,不断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提倡无公害技术的实施与宣传。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措施,实施最合理并对林业生态平衡影响最小的方法[2]。

3.4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的经验比较丰富,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还可以降低危害范围。目前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工作经验比较缺乏,这对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不利,要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增加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丰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正确认识病虫害的种类、分布等。

四、林业苗木常见的几种病虫害及防治对策

1.立枯病:立枯病的病原是立枯丝核菌,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4至28℃,当温度在20℃时,植物幼苗在土壤湿度大时,极易发生立枯病。

防治对策:播种前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疏松、无病地或轻病地作苗圃。用福尔马林熏蒸,每平方米苗床用360ml药液加水9至27kg,均匀喷洒药液,然后用塑料薄膜盖严密,过一星期后揭膜,耙松土壤,让药充分挥发,两星期后播种。开始发病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幼苗基部,也可用草木灰(8:2)混合后撒于幼苗基部。

2.白粉病:叶片上初发病时均会出现白色霉斑,以后迅速扩大并相互连接,形成大片白色霉层,严重的会使病株畸形、矮化,有的不能正常开花,叶片变黄枯死。

防治对策:植株不宜过密,应通风透光,湿度不宜过高。秋季、冬季清除落叶,剪除病株,集中烧毁。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发病时,可喷洒20%的粉锈宁1000倍液,以后根据病情发展用药。

3.介壳虫:介壳虫主要危害期在3至5月份,以卵在寄生植物根部周围的土中越夏或越冬,随着温度上升,开始出土上树危害,也有的不上树而在地下茎、根部危害。

防治对策:冬末春初,在树干基部刮除老皮,涂上宽约10厘米的虫胶,阻止若虫上树。在若虫孵化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1000至1500倍液进行喷雾。保护和利用优势天敌,如瓢虫等。

4.蚜虫:其危害期从3月份开始,以成蚜和若虫在寄主茎干残茬的芽叶上或叶背越冬,随着气温的上升,蚜虫发生以后,由于繁殖快,蔓延迅速,必须及时的防治。

防治对策:保护利用天敌。瓢虫、草蛉、蜘蛛等。选用对植物安全性好,副作用小的植物性药剂,例如25%鱼藤精600至800倍液或洗衣粉300倍液进行喷雾。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亚胺硫磷1000至1500倍液。

5.腐烂病:腐烂病是林业苗木的重要枝、干病害。苗木受害后,枝、干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剥开病部表皮可见黑褐色松软组织,稍挤压即流出褐色汁液,之后病斑干缩开裂,散生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或雨后,病部出现枯黄色分生孢子角。当病斑围绕树干一周时树木即枯死。

防治对策: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春季植树,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缩短缓苗期。早春病菌侵入之前,树干涂刷白涂剂或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可以防病,病树可先刮除病斑再涂刷;避免强度修枝,剪锯口应涂石硫合剂消毒;严重病株,应及时挖除,烧毁。

结束语

要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必须了解病虫害的特点以及我国频发病虫害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玉珍,热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2017

[2]井瑞鹏,董平.浅析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2016

[3]李占虎.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灾与治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