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主义若干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浅析民族主义若干问题

刘瑛达

刘瑛达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150025

摘要民族主义被著名哲学家以赛亚•柏林喻为20世纪对人类最有影响的历史力量。无论是过去美国的独立战争,还是现在的巴以冲突、印巴冲突或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无不冠以民族主义之名。所以深入了解民族主义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就是历史学专业学生必做的功课。我在拜读徐讯老师《民族主义》一书后,就个人的收获进行了浅尝辄止的分析,希望使读者对民族主义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政治权利

一,对民族主义概念的理解

提到民族主义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民族,这说明民族与民族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民族呢?众所周知民族是一个内容复杂涉及知识广泛的历史概念,不同的学科对民族概念的理解自然不同。关于民族的概念国内外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去理解民族和民族主义。首先,我们在理解民族这一概念时要把它看作一个历史范畴去思考。其次,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对民族概念的认识去把握它。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在这里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不是要把民族这一概念限定在这一狭小范围内,而是要把这一理解当作我们更好地分析民族主义的工具。

有了对民族的简单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民族主义的概念。民族主义并不是和民族相伴而生的,它是近代社会工业文明的产物。从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民族为单位向未知世界的探索,到工业时代又以民族为单位进步民族以廉价商品为武器坚船利炮为后盾打开落后民族的大门使各民族的外界的认识开始改变。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一个生产力高速发展对未知世界认知不断深化的历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各民族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巨大变化之后民族主义大旗便在世界各地升起。

二,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主义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次是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伴随着他们工业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在西方出现了第一批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并出现了以民族主义为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运动。第二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老牌帝国的衰落,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始了争取独立、建立民族主权国家的高潮,而民族主义往往以“革命”或“民族解放运动”

的形态表现出来,以“独立”、“主权”等概念作为意识形态,并服从于所在的阵营。

第三次则是在冷战结束之后,以两大阵营划分世界的政治格局随之结束。两大阵营所各自坚持的政治意识形态,一夜之间丧失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形形色色的理论和思潮中,民族主义异军突起,在大多数国家,民族主义成为统治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的依据。使民族主义具有了新的功能:为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辩护,成为民族国家得心应手的工具。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所蕴含的巨大力量被人们重新认识。冷战结束,意识形态划分世界格局的时代也随之结束。所谓的“两大意识形态斗争”不见踪影。旧矛盾的解决必然带来新的矛盾:全世界的民族国家分裂为相互争斗的种族区域。以苏联为例苏联的东正教国家对于建立一个在欧亚事物和世界事务中具有凝聚力的俄罗斯集团来说至关重要。“在苏联解体期间,白俄罗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克兰等五国都向高度民族主义方向前进,强调他们新的独立并与莫斯科拉开距离。随后,对经济、地缘政治和文化现实的认识使这些国家中的四个国家的选民选出亲俄政府,并支持亲俄政策。这些国家指望从俄罗斯得到支持和保护。”虽然说格鲁吉亚是在俄罗斯的军事干涉的迫使之下使其政府立场发生了转变。

民族主义的形成是由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发动的。在普通民众的意识中还是朦胧模糊的,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民族形象的意义在于,如果它被忽视或受到侮辱,那些有机地归属于这一民族的人能借此表达他们的愤怒,它也可以把他们中的一些人凝聚成某种自觉的意识形态集团或社会运动,特别是当他们面临着某些共同的敌人之时极为有用,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敌人—可以是教会、政府或者说我们坏话的外国人。构造民族形象的人,就是那些对人民能说能写的人,他们努力使人民意识到作为一个民族所受的冤屈,他们就是诗人、小说家、历史学家、批评家、神学家、哲学家,等等。因此抵抗法国无所不在的霸权的义举,最早出现在似乎不相干的美学和文学批评领域(这儿我不想具体地探论是什么东西促使英国或瑞士对法国新古典主义做出了最初的反弹)。在德国人中,文学领域的反抗变成了一种社会和政治力量,这正是民族主义的渊源所在。”之所以借用伯林对民族主义形成的论述,是因为柏林的理解不但客观全面而且精辟易懂。由浅入深的阐述了民族主义的形成。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民族主义的四个明显特征。第一,坚信归属一个民族的压倒一切要求。第二,构成一个民族的所有成员的有机的关系;第三,我们的价值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第四:在诸多争夺权威或忠诚的竞争者中,民族的诉求是至高无上。由民族主义的四个特征不难发现民族主义与政治权利联系密切。布罗伊利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寻求和掌握国家政治权利并以民族主义理由证明这种寻求和掌握国家权力行为正当的运动。”当民族主义与国家政治权利结合在一起,民族主义也就和暴力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争夺资源、市场和霸权,国与国之间经历了血腥的战争。民族主义充当了旗手的作用。它唤起民众的激情,为了一个民族的尊严、理想和利益而奋斗。在胜利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一个个死灰的面容,喃喃诅咒,满布恐惧,爬出壕沟,翻过沙袋,腕上的表针滴滴答答,偷偷瞄一眼,双拳紧握,希望,陷落在泥浆里跌撞。哦,老天,求求你叫它停了吧!这是英国反战作家萨松对战争一角的真实描述。由此我们不难想到暴力给人们在肢体和精神上带来的折磨。

三,对民族主义的展望

通过对民族主义的阐述想必读者对民族主义已经有了自己对它的见解,虽然民族主义的形态是纷繁复杂的,如社会思潮、政治运动、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宗教甚至是战争等等。但是我们只要把握住主要矛盾就能够理清民族主义的发展线索,民族主义的主要矛盾就是它和民族、民族国家、政治权利、精英的内在联系。我们还要反对那些把民族主义当作不证自明的真理,已达到其政治上的动机并为其暴力工具证明的行为。

从几百年前工业革命为民族主义注入了生长的动力,到今日民族主义已经成长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力量,民族主义形态经历了若干次蜕变:“最初是民间传说和文化性的神话,接着发展成‘民族’大同的思想;当国家成为社会运动的旨归时,民族主义则演变为以民族利益为诉求的意识形态工具;当今,民族主义表现为以国际竞争手段。”民族主义在今天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变,即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新局面新问题和新挑战。而且民族主义的巨大凝聚力也是有限的,民族主义情结具有它虚幻的性质。

参考文献

【1】徐讯:《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版

【2】{美}塞繆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