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学环节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学环节的反思

何奕

何奕(广东省兴宁市宁中中学广东兴宁514568)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69-01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而“分组讨论”学习是它的形式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某一个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因此,“分组教学”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因其体现了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备受老师们的青睐。于是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上,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已经成为必经程序。一堂课热热闹闹,既有气氛,又切合新课改的精神;然而冷静下来,却发现“分组讨论”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效率低下的合作交流

首先,由于准备不充分,交流不能深入。我们有一句话叫“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如预习要学的知识,查询相关资料,思考相关问题,为课堂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很多教师课前没有要求学生做准备,上课提出问题直接讨论交流,讨论的结果往往是就事论事,横不能拓展,纵不能深入。并且很多教师为了给分组讨论留下充裕的时间,就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才能擦出思想交流的火花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

其次,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束能力,影响了效果。小组讨论,很长一段时间是由学生自己支配的,他们是否具有自我约束力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时间是否被有效利用。有很多同学喜欢浑水摸鱼,在一片唧唧喳喳的讨论声中,乘机嘻嘻哈哈地讨论别的事情,这样的讨论就失去了意义。现在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自学性不高,在有机可乘的时候,他们往往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来显示自己;或者有些学生不能将注意力持久地放在学习内容上;教师应监督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并重视小组长的监督管理力量。

再者,小组划分随意,角色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划分随意,缺乏正规的组织与分工,像一群乌合之众。教师布置一个思考题后,前面的同学转过身来,和后面的同学随意的叽里哇啦几句,就算讨论完了。没有人组织讨论发言,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致使小组合作讨论的效率不高,而小组成员之间的同学关系融治和谐与否也影响了讨论的效果。如果小组成员固定,长期磨合,那么组员之间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就能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很多小组的划分具有随意性,只是简单的前后同桌,而且经常变更成员,那么这样的小组就会涣散,组员之间关系陌生,而对讨论持冷漠态度,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另外,小组间各自为政,不能互相学习。分组讨论往往是每个小组负责一到两、三个讨论题,各个组相互独立,讨论的问题也独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各小组完成自己的讨论任务,总结发言完后,一节课差不多就结束了,每个小组就只能对本组的问题做讨论探究,而对其他组的问题根本无法顾及,因为对别组的问题缺乏思考,对别组的发言也不能作出什么反应。

二、学生自主的失落

《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地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三者互相关联,不可偏废;而很多教师为了给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留下充裕的时间,就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首先,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不充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就要加强读的训练,抛开课本谈探究,谈拓展都是空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要靠自己的力。”新课改的课堂有时候刻意追求气氛的热闹,就砍掉了静静读书的环节;时间长了,学生心态变得浮躁,他们对课本的阅读失去兴趣,无法沉浸其中。另外,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导入之后,教师往往给出几个思考题或练习;而往往在学生还没作好充分的思考准备时,教师就匆匆进入到讨论阶段,这样的讨论往往肤浅,效果不佳。

三、教师引导的缺失

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环节的内容等;或者无目的的巡视,只是象征性的走走;其实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必须对各个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学生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当小组在讨论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而对学生的发言,很多教师要么一味地肯定;要么无视学生的独特思考,一味地往自己准备好的答案上引导。

鉴于以上问题,本人认为要提高“分组合作”这一环节的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小组成员固定,角色分工明确。对学生的分工明确,每一组都确定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长,要能够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不时的会提醒,请遵循规则,成员间能够互相督促,从而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量,也就是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总是问题,使学生愿意说,有话说。同时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

3、要有合理的评价机制。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优先的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组进行鼓励,并给予更多的机会。课的结束,还让学生对自已进行个人评价。既重视对小组的评价,也重视对个人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了自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总之,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不是万能的钥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效率不高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