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探讨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欧晓雯

欧晓雯广东省佛山市实验学校528000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高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和采纳,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文章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高效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注意问题

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共同的研究成果。恰当的学生分组及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在学习内容、技能形成、学习方法、能力培养上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而且对每个学生来说,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大量交往、情感的协调接触,对学生情商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都有很大帮助。

1.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数学抽象、归纳的特点不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灌输知识,还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创设和解决。在讲到某一新问题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导入新课,如趣味故事《警察与人贩子》:“一个中年人带着4个小孩赶路,路上碰见警察盘问小孩情况,中年人告诉警察:4个小孩岁数的乘积为2021岁,并且每个小孩依次比另外一个少1岁。警察就随便问一个小孩的岁数,中年人回答刚好5岁。警察立马把中年人戴上了手铐,原来这个中年人是个人贩子。”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警察会看穿人贩子的诡计?”

随后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调动学生思维进行思考,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了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要求各小组课后准备一个或几个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等形式搜集,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评价和反思方式,提高学习水平

新课程强调“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理念,要求学生能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对权威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独特体验和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合作评价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教师应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三听”:一是要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多向交流,使交流反思成为各个探究者或合作小组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

例如简便计算25×104时,大多数同学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25×(100+4)=25×100+25×4=2500+100=2600。

也有同学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原式=25×(4×26)=25×4×26=2600。

学生在小组评价中,有以下几种看法:

(1)前一种算法比较容易想出来,但计算时有些麻烦。

(2)后一种算法不容易看出来,但只要能分解开,计算是比较简便的。

(3)两种算法都可以,只是所运用的运算定律不同,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用。

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各种算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算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3.师生合作互动,关系更和谐

教师要努力地给予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消除学生的紧张、自卑等思想和行为,要引导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这种良好的师生以及生生关系能够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得以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亲密、频繁的对话,促使师生双方相互包容、互相配合,有利于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要让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大胆地自由讨论、发言交流,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与同学、老师交流的乐趣。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相互沟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到数学教师的和蔼和亲切,从而因为喜欢数学教师而喜欢数学这门课。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善于调控,要体现以下作用:(1)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学生不积极参与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要及时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顺利开展。(2)发现火花。学生交流过程中常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发现,及时给予肯定。(3)排除障碍。在学生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合作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尽快排除障碍。(4)引导深化。当学生交流讨论停留在表层、不深入时,教师要及时加以诱导,让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4.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思考方式、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内在感受和精神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会有所不同。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维和知识的碰撞,从而达到认识的深化和深刻的反思。

例如说在学校进行学习时,一些思维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往往比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更长,为了防止在同一个小组中产生这样的差异影响学生学习,老师应该让思维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在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之前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够全面地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加强了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够让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增加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使用记录发言的方式,让每个小组的每个人员都思考其自己的想法,同时记录下来,再由组长组织进行发言。待所有人员全部结束发言后进行全小组的讨论,做到这些就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并且学会团结互助、齐头并进。

比如说学习“10的加减法”,讲解“2+8=10”的原因时,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以4-6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组长能够问一些问题,例如:“2+8=10,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非常多,同学们可以列举自己知道的事例。”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都能够把自己在生活与学习当中的各种情况列举出来交流与探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能够高效地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了解这个知识点的准确含义。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方式和能力,明确知识点的准确内涵,而且可以联想到实际生活,能够加强课堂教学当中的实际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注意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切忌模棱两可

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教师要将合作任务以尽量清晰准确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清楚他们即将要解决的问题。

2.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目前有人提出4人小组比较适合我国人多、空间小的教室现状。4人小组除不用走动外,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初期的最佳组合人数,既两两相对,又便于四人集中交流。

3.明确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每个小组的分工,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具有差别,但一般应该具有以下角色:组长(帮助化解争端),记录员(记录小组的讨论内容),报告员(向全班或其他组汇报小组的工作),提问者(通过提出问题推动小组工作更加深入)。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对小组集体评价可以设计评价表

评价项目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过程,其中涉及成员的参与程度、团结程度;二是学习结果,其中涉及合作任务是否按时完成、合作任务完成的程度。这些评价标准可以采用等级评价的标准,最后选出优秀小组,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也可设计评价表,可以主要评价学生是否有促进合作学习的行为产生,包括仔细聆听、称赞他人、提供建议、礼貌地提出不同意见、劝说他人、耐心等待、征求反馈意见等。考虑到评价指标较多,操作时可采用实际分数的形式来表示,确定好各个指标的分数范围,建议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在小组内完成。

三、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顺应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实现小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生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郭志龙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中旬,2012。